校园文化调查报告1 高校校园文化调查的健康氛围,是高校大学生成长的沃土,它通过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巨大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相对于社会的`主文化实属“亚文化”的范畴,它与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校园文化调查报告【10篇】,供大家参考。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1
高校校园文化调查的健康氛围,是高校大学生成长的沃土,它通过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巨大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相对于社会的`主文化实属“亚文化”的范畴,它与社会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约束或相互促进。在其先进独特的基础上,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当高校校园文化发挥其学生勤奋好学、开拓创新,教师敬业爱岗,刻苦钻研的和谐向上的文化,并以此去熏陶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时,它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是正面向上的。但当高校的教师不务正业,不好好教学,学生不在勤奋好学,大家都变得追名逐利,舍本逐末时,它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是负面消极的。于是,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从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
李晓辉(20xx)指出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建校后的很长的成长历程中,逐渐缓慢形成的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发现、创建、信奉和遵循的,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等精神成果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包含了:生活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要素。其中,精神文化是它的核心要素,是一所高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精华。要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从高校全体成员的生活态度,学校校园的制度文化,学校校园的精神文化,学校校园的学术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着手。
二、调查方法及目的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了解和把握当前昆明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三、调查对象
以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各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9所高校,并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
四、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所选的调查对象,针对各高校各年级的大学生及教师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1764份,回收率为98%,其中学生占85%,教师占15%。根据调查问卷的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高校成员(教师、学生等)的对校园文化的概念都不是十分清楚,近五层的大学生都不太清楚校园文化的概念,甚至有12%学生不知道校园文化是什么。有六层的大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各种校园活动(学术、文艺、体育等),而被动参与各种活动占的比例为28%,也有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校园活动,也有8%的大学生不愿参与学校的校园活动,而更愿意待在舍里。从高校大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通过“教学”(教师的教学、家人的传授或朋友的交流)和网络(视频、课件等)进行获取知识,通过书籍或是凭借自身的经验的相对较少,大学生对书籍仍不够重视。有38%的大学生不愿参加学生会或社团,而另外62%的大学生会选择参加社团或学生会,他们认为参加学生或和社团既能结识不同的朋友,又能提升自己与人沟通、有人相处的能力,此外还能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您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评价”的回答,5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习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能很好地迎合学生和教师的需求,26%的受访者认为校园活动比较单调,没有新意,其他1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很少参加,不好评价。
针对学校三风问题的调查,首先,对于学校的学风,2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学校学风良好,学生热爱学习,刻苦专研,5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校的学风一般,还有18%受访者认为自己学校的学风较差,学生都不爱学习;其次,对学校教风的评价。40%的受访者认为,教师“不务正业”,为了挣钱或搞科研,对教学不够重视,29%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风一般,其他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风很好。
有关对学校制度的评价,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制度比较健全,但相对陈旧。近三层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制度既严肃又具备一定开放性,比较适合大学生教育,其他受访者人为学校制度对学生影响不大,全靠学生自觉。当问到“您对您的学校有归属感吗?”的问题时,觉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对身边学生的评价,其中,认为自己身边的同学勤学上进,有目标的占18%,认为自己身边的同学应付学习,得过且过,倾向于追名逐利的占45%,剩余的都是沉迷于网络,不愿学习和改变的。
五、小结与启示
高校校园文化在引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高校目前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倾向物资文化建设,精神文化的建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少高校优秀*传统文化被快餐文化所替代。
要改善和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在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过程中,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积极吸取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其次,各高校应该在校内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机构,注重共青团、学生会、志愿服务协会以及社团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引作用,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意识;再者,加强“三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风气;最后,各高校应该积极培育学校精神,让学生铭记小学,以校为家,此外,还有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让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工具。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2
概述:学校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 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学校文化一旦成型,就会形成一种场域,产生一种磁性,它具有一种可以纵横辐射的魅力,对身在其中的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调查背景:大坝中学始建于1978年,现为完全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142名,教学班级28个,学生1263名,是丹江口市在校人数规模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近年来,学校以“成就智美人生,奠基幸福未来”为办学理念,以“求真向善惟美涵养文明素质,修德启智健体奠基幸福未来”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以“崇德好学励志笃行”为校训,以“文明勤奋和谐进取”为校风,以“严谨博学善教爱生”为教风,以“乐学多思求真创造”为学风,积极创造净化美化、理化性的人文环境,让学校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具有美化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着隐性教育的作用。
二、调查对象:我校在校学生、部分教师及有关领导。
调查时间:20xx年5月至10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口头咨询、座谈会、深度访谈等方式。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满意度,了解学校文化对在校学生素质的影响,以及对学生管理中起到的德育教育的作用,从而为对下一阶段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层次的提升提供参考。
三、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情况:1、发放问卷调查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题目涉及文明礼仪、道德、心理、以及对学校的满意度等。对于“你能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吗?”的问题,有84% 的学生做的较好,13 %的学生承认做不到。对“看见地上有纸屑,你能主动捡起来吗?”的问题,有92%的学生做不到。对“学校环境你感到满意吗?”有16%的学生满意,73%的学生基本满意,11%的学生不太满意。对“你会主动浏览学校文化墙上的内容吗?”86%的学生能主动看,11%的学生不太注意,3%的学生无所谓。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部分学生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对自身文明行为比较在意,并努力提高改善。
2、三个年级两次召开30人座谈会。通过座谈,学生对校园安全、卫生、文化环境的改善比较满意,对目前班级小组学习、导学案学习模式比较赞同,对学校*行班教学非常拥护,对班主任老师爱岗敬业心怀感激,对校园仍然存在乱扔乱丢现象深恶痛绝。份份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做文明合格的中学生。
3、多次对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总务处及各科室老师等老师深度访谈。校长认为,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目前没有明显特色。我校准备借着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水都的势头,以“水文化”为特色,重点宣传丹江大坝重大功能、古均州文化地方特色、宣传水的重要性、历代治水文化、弘扬治水精神,制作大块模型,打造校园文化墙,营造对老师对学生方方面面的校园文化教育氛围。部分老师认为,学校文化氛围不够,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师生活动较少,办学特色不明显。有些科室只为上级检查而存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四、做法与成绩:
1、物质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精神文化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室、运动场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学校文化的物质基础。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高雅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今年暑假,我校新建标准塑胶运动场一个,全部黑化校园路面,刷新教学楼实验楼外墙,绿化美化校园,将一个全新美观整洁的校园呈现在师生面前,使我校校园硬件建设达到最好程度,为师生营造了一个身心愉悦的外部环境。
2、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班风、个性、风貌和学校人际关系上等方面。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师生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办学目标:求真向善惟美涵养文明素质
修德启智健体奠基幸福未来
校训:崇德好学励志笃行
校风:文明勤奋和谐进取
(2)教风建设。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师德水*、文化知识水*、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今天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梦而努力,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经济靠科技,发展科技靠人才,而培养人才靠教育。因此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教师队伍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过硬的专业素质、扎实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才能完成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光荣艰巨任务。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也就难以完成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更谈不上培养人才了,耽误的可是国家大事了。
我校已形成以“严谨博学善教爱生”的教风。老师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忘职责,坚守师德标准,廉洁从教,敬业奉献。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未来美好的追求,让我们一直坚持在人间这条沧桑的正道上!
文化长廊 历代书法家作品集
(3)学风建设。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我校已形成以“乐学多思求真创造”的学风。同学们比学赶优,在导学案模式下,在小组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已基本成为习惯。良好的学风直接带来中考的优异成绩和各项综合素质考评位居全市前列。
随处可见的名言 学生活动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推动力量。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总体来看,我校人际关系比较和谐,没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学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一派宁静祥和。
3、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通过制度规范学校师生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师生行为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我校的各项制度基本健全,组织机构建设基本合理,师资队伍基本达标。我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党政一把手,负责全面工作。副校长分管教学、政教、总务、办公室等具体工作。党务工作下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分工清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共同发展。
五、建议与措施:
1、完善校园文化墙内容,多途径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校本课程中渗透“水文化”的特色,以多种形式给予师生文化熏陶。
2、完善各种校园文化内容,发挥校园文化的显性、隐性作用,努力从精神层面提升师生价值观,确保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纪律法制教育等方面有长足进步。
3、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渗透到课堂教学改革中,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以优秀文化影响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4、创新班级文化,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训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强化班主任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5、开发校本课程文化,发挥地方特色文化的作用:水文化、吕家河民歌、民间故事、武当武术等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3
一、调查工作概述
(一)、调查概况
笔者于20xx年秋对我实习所在的小学(*县**基金小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掌握当前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提高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研目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为加强校际学习联系,进一步探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打开学校德育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三)、调查切入点:
此次调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切入点展开调查。
(四)、调查时间及对象:
(五)、学校概况
*县**基金小学原名大埠中心小学,是一所始建于1934年的名不见经传的典型山区小学,因条件所限,学校规模极小,校园破烂不堪,当时的校园面积仅有3000多*方米,校舍不足1000*方米,且一半以上还是低矮破烂、阴暗潮湿的一级危房。在校的学生也不过200多人。因为校舍严重不足,周边村庄里的许多学龄孩子都无法入校读书,只能分散在另外几个教学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的土仓库里上课。就在这一年,正在寻找资助对象的洪逸挥先生,在赣州市旅游局的牵线搭桥下,与大埠中心小学结上了不解之缘,大埠中心小学也从此更名为**基金小学。
如今,该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面积翻了几番,危房全部被拆除,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得到大大的改善,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学生1167人,教职工46人,且30岁以下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2/3,比原来增加了近三倍。
10年来,逸挥基金会以一种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关心学校的成长,使学校管理大大加强,办学质量显著提高,由全县后进一跃进入了先进行列。在20xx年举行的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抽考中,该校成绩分别名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第二名。20xx年起,在全县抽考中,该校又连续四年取得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师生中还涌现了一大批工作、学业、操行优秀分子,受到各级表彰,其中有一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加上学校其他各方面均取得不错的进步,从20xx年起至今,该校连续获得“市文明校园、德育示范学校”、“红领巾示范学校”、“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文明校园创建先进单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
二、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县**基金小学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使其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
一、精心设计,构建绿化、美化、知识化的校园环境。
在创建过程中,学校在布局调整、建筑设计、区域划分、小品点缀、绿化配套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从新”、“从特”、“从细”来装点布置。目前,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活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全校师生经常驻足,翘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现在各区域的宣传标语、校训、名人警句无不体现出师生们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师、学生的一些书法、美术作品的点缀,加浓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给师生提供一个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教育空间。学校的校园环境真正成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
二、规范有序,形成制约、自律、激励的法治环境。
以法治校、以法治教,应是实现学校管理序化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原则。近三年来,学校依据学校章程,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系统性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在校园管理、评先荐优、行为规范、考绩考勤等诸方面有章可循。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项制度时,学校都组织教师或学生积极参与,发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力求各项制度能为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共同接受。
三、与时俱进,倡导开拓、进取、创新的人文环境。
*县**基金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人文环境的构筑,尽最大限度地把时代信息、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做到“立足校园、关注祖国、放眼世界”。一周一次的*下讲话,直接成为“世纪论坛”。在这“世纪论坛”上,讲话者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畅谈个人的社会责任,描绘献身四化、献身祖国的宏伟理想,所有这些,激发了全校学生爱校爱国、立志成才的热情。
四、以人为本,优化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
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它应当以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的张扬与渗透,来鲜明学校理念,鲜明教育理念,发展师生个性、陶冶师生情操,增加师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近几年来,学校采用“坐标式”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横向以时间为序,在每学期,每学年中具体规划好面与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主要依据纪念节日、传统节日、学校特点来组织。纵向以空间为序,通过阵地建设来组织安排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传阵地,音乐、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学校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使教师与学生都有共同参与的空间,都有“露一手”的机会。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开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师生在活动中激发了兴趣,发展了个性,培养了特长,形成了风格。形成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与风格。
三、调查收获与思考
当代的学生具有“兴趣多样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径多”的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满足他们求新知、求技能、求娱乐、求交际、善表现的愿望及要求;能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他们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操诸方面的发展。因此,全面性、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能激发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的剩余精力得到渲泄,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利用。
二、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起到自觉维护班级、学校的荣誉,激励他们为全面成长而努力学习、认真探索。
三、校园文化活动能调剂、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轻松愉快的`休息,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校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成长、成才进行研究和探讨。
四、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作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素质,为将来走向更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五、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寄托了全体师生的理想、希望、要求,满足了全体师生共同的需要,使学校群体产生强烈的内聚力量和激励力量。同时能够激发全体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个体对群体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越发达、愈成熟,群体心理就愈协调、相融的越统一,学校对个体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励力就愈大,群体意识就愈强。另一方面,处于社会中的体现凝聚力、激励力的学校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扩散、传播,还会使外部公众对学校的信念、目标、育人的有效性也产生认同和信心,这样就可以强化学校内部的自信力,从而将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4
高校校园文化调查的健康氛围,是高校大学生成长的沃土,它通过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巨大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相对于社会的主文化实属“亚文化”的范畴,它与社会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约束或相互促进。在其先进独特的基础上,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当高校校园文化发挥其学生勤奋好学、开拓创新,教师敬业爱岗,刻苦钻研的和谐向上的文化,并以此去熏陶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时,它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是正面向上的。但当高校的教师不务正业,不好好教学,学生不在勤奋好学,大家都变得追名逐利,舍本逐末时,它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是负面消极的。于是,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从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
李晓辉(20xx)指出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建校后的很长的成长历程中,逐渐缓慢形成的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发现、创建、信奉和遵循的,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等精神成果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包含了:生活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要素。其中,精神文化是它的核心要素,是一所高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精华。要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从高校全体成员的生活态度,学校校园的制度文化,学校校园的精神文化,学校校园的学术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着手。
二、调查方法及目的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了解和把握当前昆明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三、调查对象
以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各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9所高校,并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
四、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所选的调查对象,针对各高校各年级的大学生及教师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1764份,回收率为98%,其中学生占85%,教师占15%。根据调查问卷的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高校成员(教师、学生等)的对校园文化的概念都不是十分清楚,近五层的大学生都不太清楚校园文化的概念,甚至有12%学生不知道校园文化是什么。有六层的大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各种校园活动(学术、文艺、体育等),而被动参与各种活动占的比例为28%,也有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校园活动,也有8%的大学生不愿参与学校的校园活动,而更愿意待在舍里。从高校大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通过“教学”(教师的教学、家人的传授或朋友的交流)和网络(视频、课件等)进行获取知识,通过书籍或是凭借自身的经验的相对较少,大学生对书籍仍不够重视。有38%的大学生不愿参加学生会或社团,而另外62%的大学生会选择参加社团或学生会,他们认为参加学生或和社团既能结识不同的朋友,又能提升自己与人沟通、有人相处的能力,此外还能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您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评价”的回答,5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习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能很好地迎合学生和教师的需求,26%的受访者认为校园活动比较单调,没有新意,其他1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很少参加,不好评价。
针对学校三风问题的调查,首先,对于学校的学风,2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学校学风良好,学生热爱学习,刻苦专研,5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校的学风一般,还有18%受访者认为自己学校的学风较差,学生都不爱学习;其次,对学校教风的评价。40%的受访者认为,教师“不务正业”,为了挣钱或搞科研,对教学不够重视,29%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风一般,其他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风很好。
有关对学校制度的评价,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制度比较健全,但相对陈旧。近三层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制度既严肃又具备一定开放性,比较适合大学生教育,其他受访者人为学校制度对学生影响不大,全靠学生自觉。当问到“您对您的学校有归属感吗?”的问题时,觉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对身边学生的评价,其中,认为自己身边的同学勤学上进,有目标的占18%,认为自己身边的同学应付学习,得过且过,倾向于追名逐利的占45%,剩余的都是沉迷于网络,不愿学习和改变的。
五、小结与启示
高校校园文化在引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高校目前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倾向物资文化建设,精神文化的建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少高校优秀*传统文化被快餐文化所替代。
要改善和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在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过程中,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积极吸取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其次,各高校应该在校内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机构,注重共青团、学生会、志愿服务协会以及社团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引作用,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意识;再者,加强“三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风气;最后,各高校应该积极培育学校精神,让学生铭记小学,以校为家,此外,还有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让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工具。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5
概述:学校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 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学校文化一旦成型,就会形成一种场域,产生一种磁性,它具有一种可以纵横辐射的魅力,对身在其中的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调查背景:大坝中学始建于1978年,现为完全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142名,教学班级28个,学生1263名,是丹江口市在校人数规模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近年来,学校以“成就智美人生,奠基幸福未来”为办学理念,以“求真向善惟美涵养文明素质,修德启智健体奠基幸福未来”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以“崇德好学励志笃行”为校训,以“文明勤奋和谐进取”为校风,以“严谨博学善教爱生”为教风,以“乐学多思求真创造”为学风,积极创造净化美化、理化性的人文环境,让学校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具有美化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着隐性教育的作用。
二、调查对象:我校在校学生、部分教师及有关领导。
调查时间:20xx年5月至10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口头咨询、座谈会、深度访谈等方式。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满意度,了解学校文化对在校学生素质的影响,以及对学生管理中起到的德育教育的作用,从而为对下一阶段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层次的提升提供参考。
三、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情况:1、发放问卷调查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题目涉及文明礼仪、道德、心理、以及对学校的满意度等。对于“你能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吗?”的问题,有84% 的学生做的较好,13 %的学生承认做不到。对“看见地上有纸屑,你能主动捡起来吗?”的问题,有92%的学生做不到。对“学校环境你感到满意吗?”有16%的学生满意,73%的学生基本满意,11%的学生不太满意。对“你会主动浏览学校文化墙上的内容吗?”86%的学生能主动看,11%的学生不太注意,3%的学生无所谓。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部分学生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对自身文明行为比较在意,并努力提高改善。
2、三个年级两次召开30人座谈会。通过座谈,学生对校园安全、卫生、文化环境的改善比较满意,对目前班级小组学习、导学案学习模式比较赞同,对学校*行班教学非常拥护,对班主任老师爱岗敬业心怀感激,对校园仍然存在乱扔乱丢现象深恶痛绝。份份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做文明合格的中学生。
3、多次对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总务处及各科室老师等老师深度访谈。校长认为,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目前没有明显特色。我校准备借着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水都的势头,以“水文化”为特色,重点宣传丹江大坝重大功能、古均州文化地方特色、宣传水的重要性、历代治水文化、弘扬治水精神,制作大块模型,打造校园文化墙,营造对老师对学生方方面面的校园文化教育氛围。部分老师认为,学校文化氛围不够,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师生活动较少,办学特色不明显。有些科室只为上级检查而存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四、做法与成绩:
1、物质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精神文化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室、运动场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学校文化的物质基础。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高雅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今年暑假,我校新建标准塑胶运动场一个,全部黑化校园路面,刷新教学楼实验楼外墙,绿化美化校园,将一个全新美观整洁的校园呈现在师生面前,使我校校园硬件建设达到最好程度,为师生营造了一个身心愉悦的外部环境。
2、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班风、个性、风貌和学校人际关系上等方面。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师生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办学目标:求真向善惟美涵养文明素质
修德启智健体奠基幸福未来
校训:崇德好学励志笃行
校风:文明勤奋和谐进取
(2)教风建设。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师德水*、文化知识水*、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今天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梦而努力,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经济靠科技,发展科技靠人才,而培养人才靠教育。因此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教师队伍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过硬的专业素质、扎实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才能完成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光荣艰巨任务。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也就难以完成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更谈不上培养人才了,耽误的可是国家大事了。
我校已形成以“严谨博学善教爱生”的教风。老师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忘职责,坚守师德标准,廉洁从教,敬业奉献。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未来美好的追求,让我们一直坚持在人间这条沧桑的正道上!
文化长廊 历代书法家作品集
(3)学风建设。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我校已形成以“乐学多思求真创造”的学风。同学们比学赶优,在导学案模式下,在小组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已基本成为习惯。良好的学风直接带来中考的优异成绩和各项综合素质考评位居全市前列。
随处可见的名言 学生活动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推动力量。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总体来看,我校人际关系比较和谐,没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学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一派宁静祥和。
3、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通过制度规范学校师生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师生行为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我校的各项制度基本健全,组织机构建设基本合理,师资队伍基本达标。我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党政一把手,负责全面工作。副校长分管教学、政教、总务、办公室等具体工作。党务工作下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分工清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共同发展。
五、建议与措施:
1、完善校园文化墙内容,多途径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校本课程中渗透“水文化”的特色,以多种形式给予师生文化熏陶。
2、完善各种校园文化内容,发挥校园文化的显性、隐性作用,努力从精神层面提升师生价值观,确保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纪律法制教育等方面有长足进步。
3、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渗透到课堂教学改革中,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以优秀文化影响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4、创新班级文化,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训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强化班主任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5、开发校本课程文化,发挥地方特色文化的作用:水文化、吕家河民歌、民间故事、武当武术等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6
摘要: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的空间,校园文化体现在学校内部则形成其独特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它是这一时空存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校园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政治说教,更应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育人内涵,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校园环境建设对改善校园学习风气,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地步。
关键词 :校园文化;诚信体系;校风建设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3.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
育人离不开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小景,宽敞明洁的校园道路,万紫千红的绿化景观,明亮宽敞的教室、图书馆,这些都能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增进了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绿化、美化校园,应有重点地搞好校园主要景点的建设,办好宣传橱窗、阅报栏、标语牌等,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发挥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形成自律,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的行为操守更加规范。
(二)、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
加强诚信教育,既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生动直观教育方式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诚实守信的意义和价值,更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聘请企业老总现身说法,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三)、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表率作用
开展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首先要规范自身的办学行为,教职员工也要做好“诚信”的表率,为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教职员工在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诚信品质,对学生树立诚信道德意识、确立诚信价值观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与学校领导相比,广大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接触更为密切、更为频繁,教职员工的品质和形象是一种强大的潜在教育力,它容易使学生产生价值认同而自觉地接受和仿效。这种选择是单靠任何外力的灌输和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为此,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过程中,广大教职员工要努力加强诚信文化修养,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上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在学术上要做到勤奋刻苦,严谨创新,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在生活上要做到忠诚老实,不贪不欺;在与他人相处上,要诚实为人、诚恳待人、诚心感人、诚意服人,以良好的诚信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四)、建立学生个人诚信电子档案
学生诚信档案内容可涵盖校内外,分两大类摘要:讲诚信言行和不诚信言行。具体可包括诚实记录、信用记录、特别记录,具体内容如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品行说明、助人为乐及学习效果、经济状况等。诚信档案的记录时间始于学生进校,止于学生毕业,并于每学年结束时通知学生本人和家长。到毕业时,还可为用人单位提供该学生在校的诚信记录,供其参考。诚信内容的输入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并坚持公开、公*、公正的原则,将诚信档案内容上网,接受全体师生员工的监督。学生只要输入自己的学号,教师输入教工编号即可进入网站查询、浏览,并可对诚信内容的真假发表看法或提供相关信息。
当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的同时,还需制定相关的诚信制度与之配合。如把“是否诚信”作为学生入党、评优的一项必要条件,也可制定学生个人和团体在诚信方面表现突出,为学校争光方面的奖励制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诚信档案功能的最大化。
(五)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诚信制度
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中,面对不同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诚信制度十分必要。这里,我们不妨把引导诚信称为“疏”,把建立诚信制
度称之“堵”,“疏”与“堵”两者是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疏与堵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推动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因为,有堵没有疏,就不能从源头上有效抑制不诚信行为的产生;有疏没有堵,诚信者受不到鼓舞,不诚信者受不到处罚,学生的诚信价值观就难以树立,校园诚信文化氛围也难以形成。为此,在疏的同时,还得在建立和完善诚信制度上下工夫。学校要按照诚信文化建设的需要,修订完善与诚信相关的校纪校规,建立和完善与诚信相关的奖励、约束、处罚机制,公开公正地接受师生与社会的监督,真正使诚信者受到鼓舞和奖励,使不诚信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六)、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校风
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体现了校园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体现在自由的学术氛围、多学科交汇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几个方面。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中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下,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出神入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一种高超的德育教育艺术。
(七)、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学校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加强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的特点,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各项活动。校园文化经常是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很多活动都需要学生集体参与,需要有相互协作的精神。每个学生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构建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了师生的心理环境,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校园文化为学生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台。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适应了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塑造学生形成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空间。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以自身物质因素为基础,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精神生活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急功近利,要循环渐进,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使之互相促进,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体现发展的理念,建立创新、竞争为理念的校园文化
建设校园文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以“人文、协作、创新、实践”的学校精神为指导进行。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必将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从而培养并输送出能适应时代发展,能参与社会竞争与合作,能积极推进、引导社会发展的学生个体。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将会用他们的`品质影响社会风尚,用他们的人格影响未来的社会道德,使他们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2、坚持创新的观点,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
要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去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树立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理念,使校园文化传递融为一体。彻底摒弃“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提供创新思维*台,引导学生把梦想变为现实,激发热情,张扬个性,启发创造,
让每一位学生经过多种实践活动,展示特长,体现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践活动的开展,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3、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正成为学校德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强研究,努力构建健康文明、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
4、建立健全文化政策,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
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
三、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
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
总之,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相结合,一定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也一定能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7
调查目的:通过对首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调查,深入了解各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类型和特点,揭示其内在规律性,发掘其特色与创意。与我校类比,借鉴,同时探究现今大学生普遍关注与积极参与的活动。
调查对象:清华大学,对外经贸在校学生
调查方法:浏览网页、采访、问卷调查。
一、 清华大学校园活动调查分析
理论学习方面:清华学子财富论坛第64场“海权兴即国家兴”
卡巴斯基先生清华讲演——国际网络安全
惠普全球副总裁兼首席战略技术官(csto)shane先生清华大学演讲会
领导力发展论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领导者
实践技能方面:各大企业校园专场招聘会
清华创业计划大赛
cuba半决赛 清华大学vs华侨大学
实践相册--清华大学xx-xx年年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摄影展
清华大学首届智能车对抗大赛
文化艺术方面:清华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二十周年会庆
*曲艺家协会进入清华大学进行交流演出
清乐华章――清华大学研究生大型文艺演出
清华大学xx年法国文化周
第二届学生国际象棋文化周
清华大学首届紫荆露天电影节
清华大学香港文化节
“一二-九”合唱
体育活动方面:拥抱20xx——清华大学新生奥运风采大赛
纪念“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提出五十周年专题活
马约翰杯体育比赛
xx年年清华大学学生体育活动月
11.12男生节
3.7女生节
总结:这些校园文化活动涵盖理论学习、科技创新、实践技能、文化体育等多个方面,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形成了健康高雅、文明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更侧重于理科。就时间安排而言,每一个月都有不同类型的活动,加上每一个系,每一个社团的活动,很庞杂。清华有着很多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其活动总体特征是多而杂。
分析:以清华大学“女生节”辐射效应为例——
清华大学的一系列活动,往往都能引起巨大反响。其中,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普及最广的莫过于每年的女生节。女生节不仅仅是一种口号,它已经成为了清华的一种传统和招牌活动。而且其影响正在逐年扩大。究其成功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女生在清华的比例较小。
“物以稀为贵”,自然会得到重视。这是其自身优势。
2.节日创意迎合了青年追求新意、追求浪漫的主旋律;
3.活动具有普及性。
无论什么专业,无论什么国家,民族,无论是否有专长,无论什么年级,都可广泛参与。
4.校方高度重视
校学生会,团委,以及各系,前期做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女生节前夕已经把清华大学bbs留言板的封面换成了“女生节”的主题封面;在校内多处制作宣传海报;紫荆园宿舍区内随处可见书写着“祝全体女生节日快乐”的条幅;校团委专门制作专题电脑幻灯片在礼堂放映。
5.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几乎集合了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比如女生节之“看吧”——播放各国原声电影;“暖吧”——男女生打破界限,齐聚畅谈;“逛吧”——举办游园会……举办女性讲座;各商家的女生节商品促销优惠进校园;学校周围的商铺跟风打折;女生节服饰大赛;
6.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自由度高。
除了官方的活动,各系,各学院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创造性,有的系男生在凌晨聚集女生宿舍楼下唱歌;有的系男生精心准备了送给女生的礼物;有的是将教室用彩带,气球等装点得很有节日气氛;有夜晚用蜡烛拼的“心”字;有互动游戏环节;有食堂门口献花;围圈为女生祝福;放风筝送祝愿……
二、 对外经贸校园活动调查分析
(一)、xx年外语文化节(xx年年4月16日——4月21日)
1. 外语文化节开幕式
2. 美食节
3. 名家讲座,主讲人:《青年文学》主编、著名作家邱华栋
4. 放眼望世界——外国文化知识竞赛
(1)户外环节—身体力行 4月18 日 晚
(2)放眼望世界——外国文化知识竞赛决赛 4月19日晚
5.迎奥运万人签名活动 4月18日 晚
6.大使论坛——伊朗与中东问题。4月18日 晚
7.奥运国际篮球友谊赛 4月20日 晚
8.闭幕晚会暨第二届北京高校魅力之星大赛 4月21日 晚
(二).xx年社团文化节(——xx年年5月25日)
1.国际事务协会,举办“创业家精神论坛” 活动。
2.公共关系协会,跨文化交流协会,西部协会举办“民族风国际情”的晚会
3.第六届经贸拍卖节
4.礼仪知识游园会
5.地理协会举办“寻找北京的另一面”系列主题活动
6.心理协会举办了一场主题为“青春激扬”的朋辈活动,旨在以游戏互动的形式为同学们,尤其是异性同学,构建一个心灵交流的*台。
7.由校体育部主办,银鲨泳协承办,在千鹤家园游泳馆举行游泳比赛
8.绿色协会举办地球
日安活动
9.校团委和国贸学社主办第四届经济观察周
10.自然科学协会举办趣味知识竞赛。
11.人文学社主办皮影公演
12.由爱心社举办:两届奥运会火炬手李舒倾情演讲
13.校团委、体育部、社团联合会主办,第二届羽毛球公开赛
14.吉他协会举办“吉他艺术音乐会”
15.力与美协会举办 “展示惠园风采,树我‘健美之星’”健身知识讲座。
16.年度风云社团评选及颁奖系列活动
(三)、xx年宿舍文化节
1.宿舍文化节开幕式——“祝福宿舍,祝福惠园”主题签名和赠电活动
2.“了解新家”主题座谈会
3.惠园宿舍文化风采展示会
4.健康生活知识竞赛
5.楼宇拔河比赛
6.宿舍吉尼斯比赛
7.趣味体育接力比赛
8.“家、缘、骄傲”主题寝室照片征集和拉票会
分析:对外经贸的活动大部分以都是坚持积极向上为主题,通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文化熏陶。该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出彩:1.惯于用一个系统性的专题来统领一系列活动;2.人文关怀做得非常到位,比如办的一些活动:装饰圣诞树,美食节,评点《士兵突击》主人公许三多,拍卖会……看似琐碎,但却是很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其受益。3.注重各个部门、社团之间的合作。很多活动都是几个部门一起合作,尤其是社团文化节。加深不同院系同学的交流。4.大胆创意。比如说十佳歌手比赛中加入“拉票会”这一环节,更能够考验选手的应变以及临场反应力,感染力;以及使用短信投票,网上选票的方式,着实一个“小社会”。
(四).校园文化活动分析结论
这两所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首都高校中做得相对比较出色的。分析其活动的方式、内容、特点,以下几点是办好出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可以为我校所借鉴。
1.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丰富。不要仅仅局限于一些官方的活动,要尽可能地多样化。
2. 应进一步扩大参与范围,使活动趋向精品化、常规化;我校也有一些品牌的活动,如:广院之春,风采之星等,但其还是仅仅局限于一部分人,且局限于文艺方面,不能真正地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使全体人都能够参与。
3. 必须坚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加强人文关怀,经常关注学生所及所需,从中挖掘活动创意。
4. 以提高同学创新意识为重点。加大活动的自由度和公开性,集思广益,激发参与者的创新意识
5. 加强活动的组织性、系统性。
6. 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在校方的领导下,能够将不同学院,不同社团联合在一起做活动,形成统一整体,力避力量分散。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8
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学校的治学理念、精神面貌和办学特色,是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校园文化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概述:学校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 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学校文化一旦成型,就会形成一种场域,产生一种磁性,它具有一种可以纵横辐射的魅力,对身在其中的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说,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调查背景:大坝中学始建于1978年,现为完全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142名,教学班级28个,学生1263名,是丹江口市在校人数规模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近年来,学校以“成就智美人生,奠基幸福未来”为办学理念,以“求真向善惟美涵养文明素质,修德启智健体奠基幸福未来”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以“崇德好学励志笃行”为校训,以“文明勤奋和谐进取”为校风,以“严谨博学善教爱生”为教风,以“乐学多思求真创造”为学风,积极创造净化美化、理化性的人文环境,让学校成为师生愉悦成长的乐园。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具有美化功能,更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着隐性教育的作用。
二、调查对象:我校在校学生、部分教师及有关领导。
调查时间:20xx年5月至10月。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口头咨询、座谈会、深度访谈等方式。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满意度,了解学校文化对在校学生素质的影响,以及对学生管理中起到的德育教育的作用,从而为对下一阶段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层次的提升提供参考。
三、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情况:1、发放问卷调查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题目涉及文明礼仪、道德、心理、以及对学校的满意度等。对于“你能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吗?”的问题,有84% 的学生做的较好,13 %的学生承认做不到。对“看见地上有纸屑,你能主动捡起来吗?”的问题,有92%的学生做不到。对“学校环境你感到满意吗?”有16%的学生满意,73%的学生基本满意,11%的学生不太满意。对“你会主动浏览学校文化墙上的内容吗?”86%的学生
能主动看,11%的学生不太注意,3%的学生无所谓。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部分学生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对自身文明行为比较在意,并努力提高改善。
2、三个年级两次召开30人座谈会。通过座谈,学生对校园安全、卫生、文化环境的改善比较满意,对目前班级小组学习、导学案学习模式比较赞同,对学校*行班教学非常拥护,对班主任老师爱岗敬业心怀感激,对校园仍然存在乱扔乱丢现象深恶痛绝。份份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做文明合格的中学生。
3、多次对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总务处及各科室老师等老师深度访谈。校长认为,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目前没有明显特色。我校准备借着我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水都的势头,以“水文化”为特色,重点宣传丹江大坝重大功能、古均州文化地方特色、宣传水的重要性、历代治水文化、弘扬治水精神,制作大块模型,打造校园文化墙,营造对老师对学生方方面面的校园文化教育氛围。部分老师认为,学校文化氛围不够,各项制度落实不到位,师生活动较少,办学特色不明显。有些科室只为上级检查而存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四、做法与成绩:
1、物质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精神文化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室、运动场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学校文化的物质基础。是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高雅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今年暑假,我校新建标准塑胶运动场一个,全部黑化校园路面,刷新教学楼实验楼外墙,
绿化美化校园,将一个全新美观整洁的校园呈现在师生面前,使我校校园硬件建设达到最好程度,为师生营造了一个身心愉悦的外部环境。
2、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班风、个性、风貌和学校人际关系上等方面。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师生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办学目标:求真向善惟美涵养文明素质
修德启智健体奠基幸福未来
校训:崇德好学励志笃行
校风:文明勤奋和谐进取
(2)教风建设。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师德水*、文化知识水*、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今天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梦而努力,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经济靠科技,发展科技靠人才,而培养人才靠教育。因此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教师队伍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过硬的专业素质、扎实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才能完成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光荣艰巨任务。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也就难以完成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更谈不上培养人才了,耽误的可是国家大事了。
我校已形成以“严谨博学善教爱生”的教风。老师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忘职责,坚守师德标准,廉洁从教,敬业奉献。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未来美好的追求,让我们一直坚持在人间这条沧桑的正道上!
文化长廊 历代书法家作品集
(3)学风建设。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我校已形成以“乐学多思求真创造”的学风。同学们比学赶优,在导学案模式下,在小组内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已基本成为习惯。良好的学风直接带来中考的优异成绩和各项综合素质考评位居全市前列。
随处可见的名言 学生活动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推动力量。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总体来看,我校人际关系比较和谐,没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学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一派宁静祥和。
3、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通过制度规范学校师生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师生行为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我校的各项制度基本健全,组织机构建设基本合理,师资队伍基本达标。我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党政一把手,负责全面工作。副校长分管教学、政教、总务、办公室等具体工作。党务工作下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分工清晰,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共同发展。
五、建议与措施:
1、完善校园文化墙内容,多途径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校本课程中渗透“水文化”的特色,以多种形式给予师生文化熏陶。
2、完善各种校园文化内容,发挥校园文化的显性、隐性作用,努力从精神层面提升师生价值观,确保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纪律法制教育等方面有长足进步。
3、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渗透到课堂教学改革中,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以优秀文化影响人,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4、创新班级文化,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训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强化班主任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5、开发校本课程文化,发挥地方特色文化的"作用:水文化、吕家河民歌、民间故事、武当武术等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9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工作统一部署,结合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办学实际,经过大量资料收集和分析,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学校简介
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校创建于1945年9月,由东林矿业公司万盛煤矿员工子弟小学校开办;1950年更名为“西南工业部四0三煤矿子弟学校”;1951年更名为“公私合营东林煤矿职工子弟学校”;1959年9月更名为“鱼田堡煤矿子弟校”;1965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职工子弟校”;1968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机修厂子弟校”;1978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第二职工子弟校”,1982年9月成立“南桐矿务局中学校”;1983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第一中学校”;20xx年1月更名为万盛区东林初级中学校,20xx年11月,学校恢复高中办学,更名为重庆市万盛区东林高级中学,20xx年7月,与原进盛实验中学校合并,成立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校。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0203*方米,建筑面积27511*方米。其中教学楼5栋,实验楼1栋,共计教室78间,功能室19间,办公室47间,会议室5间。室外塑胶运动场2块,面积8000*方米,室内塑胶运动场923*方米,食堂948*方米,教师宿舍1栋,学生公寓3栋,学生浴室1栋。目前有班级个,其中高中班,学生人,教职工人。美术、音乐、舞蹈、计算机等教室基本具备。
二、文化现状
学校的诞生与抗战和采煤都有密切的关系,经过70余年风雨,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并逐步形成底蕴厚重的文化理念、办学理念。
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的文化理念是“竹文化”,以培养高尚、正直、有用的人才。文化特色是“矿工底蕴、修竹气质”。文化建设方向是“传承·弘扬·拓新”。文化建设途径是“承载传统文明·打造时代特色”。
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奠基成功人生”。学校精神是“负重自强、和谐共进”。校训是“知行精进、日新月盛”。校风是“虚心致远、止于至善”。教风是“兼百家之美、严不倦之教”。学风是“博采众长日高日上”。
根据这一系列完整理念,确立了学校的教育主线,这就是“竹韵劲节、文武兼习、担当责任、永怀感恩”。围绕这一教育主线,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历史挖掘和地区实际,以及学校优势、传统等等,逐步形成以武术、羽毛球为教育品牌,兼顾其他艺术学科,以“感恩与责任”为德育主线,强力推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
(一)武术特色:围绕武术特色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先后完成了一定的武术文化建设工作。如一是完成了武术文化浮雕;二是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建立了武术廊道文化;三是在体育课中全面推广武术项目;四是开展了以武术为主的大课间活动;五是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全校性的武术套路比赛;六是确立了“武术教育在学校全面开展的”课题研究;七是以班会课等为载体,大力弘杨武术文化;八是在学校各种活动中均有意识的穿插武术节目,以达到宣传武术特色;九是在师生中建立武术业余爱好者联盟,开展晨练等;十是与有关部门联姻,建立太极拳、跆拳道、散打等专业训练队伍……目前,已经初步营造出武术文化氛围。需要指出的是,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开展武术特色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料、新闻先后在《重庆日报》、《西部开发报》、《万盛经开报》,以及地区电视台得以报道,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在重庆市的各种运动会中,武术也获得了各种金牌十余枚。
(二)竹韵文化:围绕竹文化,一是完成了校歌、校旗、校徽、校训、班牌等等的设计工作,并广泛应用于学校各种媒介中;二是发行了校刊、校报;三是完成了竹文化廊道文化建设;四是将学生的书画作品上墙展览;五是制作了大量反映学校的展板;六是开展了系列大型“竹韵劲节书青春”舞台活动;七是开展了寝室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的建设工作;八是全面绿化、美化校园,种植了比较多的树木花草;九是重点开展了以学生会为中心的讲文明、爱卫生活动;十是开展了有上千人参加的各种特长生专业训练,艺术体育高考成绩突出。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在万盛子如广场开展的“竹韵劲节书青春”大型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而恢复高中办学后,艺术体育培养的学生前后有700余人进入了各级院校,其中不乏“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南大学”等等知名大学,较好的实现了高考与文化建设的结合。
三、存在问题
虽然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纵向看,还没有完全发掘出学校丰厚的历史底蕴;从横向看,与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特色不够鲜明,文化不够彰显,继承不够统一,执行不够严肃。在文化特色与应试教育中还左右摇摆,缺乏足够的毅力和恒心来办好校园文化建设,部分干部教师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存在偏见。通过调查研究,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问题。
一是特色教育没有有效开展,特别是武术特色的开展工作还处于低效率状态,还没有树立成学校的文化品牌,没有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个别教师主人翁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不强,缺乏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对学校布置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工作中敷衍了事,马虎应对,消极干事。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还缺乏系统化和常态化,部分工作属于见子打子状态,缺乏前瞻性,结果导致工作疲于命,但效果未必最佳。一些分管领导也围绕着自己的小地盘打算,缺乏全盘意识和牺牲精神。许多工作各自为阵,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执行力度不够,没有最大限度完成此项工作。
三是已经完成的校园文化符号还没有最大限度地宣传展示,没有有效利用校园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营造校园文化,以至于学生还对于学校的各种标识不够了解。
四是校园卫生做得多,保持差,乱丢垃圾现象十分突出。语言不够文明现象时有发生,校牌佩带坚持不好,乱涂乱画时有发生。
五是部分干部教师缺乏正确的校园文化观,潜意识还存在主、副课观点,始终顽固坚持传统课堂教学,忽略课外活动,特别是社会实践。就是高中考试中十分重要的艺术体育考试,也认为是小儿科现象。评优评先、奖金制度、福利待遇等方面没有考虑艺术体育教师的利益和感受,使部分特长教师也存在工作消极情绪。
四、今后方向
为此我们认为学校下阶段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将着力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机结合,完善制度,加强执行力,尽快形成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确立校园文化建设完成时间表,严格检查力度,务求完成工作。避免走形式、喊口号。
二是在原有校园文化建设领导班子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职能分工,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交叉性质的工作,要严格执行领导负责制,落实领导具体负责。
三是在当前基础上,有效利用学校的围墙、教室、花园、房屋、操场、廊道,以及学校广播站、电脑、网页、校刊、校报、校讯通等,全面丰富学校文化氛围,如张贴校徽,播放校歌,强力营造文化氛围。
四是重点开展武术活动,开设专门的武术课,尽快形成武术周活动体系,尽快形成全校参与的高潮,建设学校武术用教室和陈列室。以此为核心,将学校已经颇有影响和成绩的艺术、体育特长训练做大、做强。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彰显了学校办学的教育魅力,还为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今后,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努力创出特色、形成品牌,加强人文关怀、提高人文素养,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为万盛这方热土培养大量有用的。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10
题 目: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识程度调查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从外国的品牌,外国的流行语到外国的生活方式等都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然而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是否已经淡忘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呢?这样下去,*的传统文化将被至于何地,*的传统文化会不会就此而衰落呢?面对这样的事实,人们到底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持何种态度呢?
就此问题,我们就在校青年学生做了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
意义:
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民族、文明中,为什么只有中华民族、中华文明能延续五千多年?主要就在于它的文化。是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的文化有这样的特点,就是在空间上整体地看问题,整体观;在时间上变化地看问题,发展观;而且透过现象,寻找本质,深入地辩证地来看问题,本质观。当代青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人。了解当代青年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使当代青年能够进一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二、使当代青年有一种作为*人的骄傲。
三、使当代青年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四、使*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继承下去。
实践过程:
准备阶段:讨论调查的问题,制定调查的问卷
实施阶段: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头展开工作,各尽其责 总结阶段:资料整合,整理数据,进行分析
调查过程: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我们小组共有四名成员,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本次调查对象为年龄为16--25岁的在校青年,主要分布在高中生和大学生中,采用数据统计方式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
小组成员:张涵颖 王友凤 蒋晶晶 王伟伟
调查报告主题及内容:
一.问卷数据统计结果及概况:
各题选项详细情况
第一题:男女比例 第二题:所在年级人数
第三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如下图所示
调查显示:大多数(84%)的受访者对神话故事,古代英雄人物传奇比较感兴趣,认为这些故事和传奇生动有趣,让人映像深刻,比较容易记住,而对*的传统技艺,如剪纸、刺绣等不太感兴趣,只有3%的人对文史戏剧感兴趣。这从侧面反映了*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即国粹并不受青年人群的喜爱,在青年人群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
第四题:对古代经史子集的态度,如下图所示
调查显示:73%的受访者只是偶尔翻阅古代经史子集,15%的受访者敬而远之,甚至有10%的受访者对之深恶痛绝,仅仅2%的人对此类书籍爱不释手。这一结果充分反映了青年对待
传统文化文学的态度,大部分人没有真正深入研究国学的兴趣,可见青年的文学修养,文化内涵亟须提升。
第五题:对*古典诗词的了解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82%)的受访者能够背诵的课外*古典诗词不是很多,11%的受访者能够背诵的很少。这一结果并不乐观,对于从小就应该熟知的古典诗词,青年确不能背诵下来,很大程度上是文学涵养的缺失。
第六题:你喜欢*戏曲吗?
调查显示:72%的受访者对戏曲的喜欢程度一般,18%不喜欢*戏曲,仅10%的受访者表示了自己对戏曲的喜欢。可见青年并不热衷于*的传统艺术形式。
第七题:说出五个以上*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调查显示:78%的受访者不能列举出五个以上*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也是很多,但是这些常识性问题并不为青年所知,局面堪忧。
第八题:对传统艺术的掌握
调查显示:47%的受访者学过一点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民族乐器,略懂皮毛,35%的受访者一点也不懂,15%的受访者有所掌握,只有3%的受访者精通一门或几门传统艺术。这种传统文化艺术的极速流失现象充分表明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不重视。
第九题:接触感受传统文化途径(多选)
调查显示:青年*时接触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大多数通过课堂,电影电视,网络等方式,这表明,在多媒体发展迅速的当代,英特网的现代化媒体设备是青年认知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并有逐步占主导地位的趋势。
第十一题:传统文化的现状态度
调查显示:一半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还有影响,28%认为这种状况很难判断,15%认为传统文化正在消逝。这一结果表明,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流逝现象不以为然,传统文化的地位岌岌可危,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