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读后感> 正文

自私基因读后感(范文推荐)

益聚文秘网 发表于2022-08-26 13:3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私基因读后感(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自私基因读后感(范文推荐)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看自私的基因,多少也算是简单通俗的小册子一本。讲的是自私行为和利他 行为在生物学上的意义。

 基因和进化论放在一起,完全可以诠释生命的来龙去脉。这是一个大体上自洽的 体系,虽然很多细节还可以不断完善。Dawkins 其实说,只要是碰巧的一些分子 组合有自我复制能力,就可以说是生命,不一定需要 DNA。复制、变异和淘汰 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

 常人直觉上觉得进化论有问题的地方,是因为人类对复杂体系才刚开始懂 些皮毛,并不一定是支持复杂体系的简单机制有问题。比如,博弈论里的动态平 衡,可能帮助进化论解释很多费解的东西,比如为什么雌性要雄性追,即使心意 已定(确实有一种鸟,母鸟会等公鸟给她搭个巢,才会投降);为什么人群里自私 的人和无私的人比例是稳定的。

 说到自私,对“自私的基因”最普遍的误解是,把“基因自私”和“生物个体自私” 混为一谈。按照 Dawkins 的说法,所有基因都自私而盲目地追求在基因池里最 大化, 但只有很少的基因决定生物体本身是自私的。

 比如, 确实有“无私”和“向善” 的基因,包括人类的同情心。这些无私的基因也会自私地追求自身的最大化。它 们没有灭绝,是因为它们和”损人利己“的基因在进化的博弈过程里达成了动态平 衡。没有恶,就没有善,反之亦然。

 但是我觉得决定一个人是否自私还是无私并不是由所谓的自私基因决定的, 在我们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中,比如拿远古的猿人来说,当时他们的处于类似于共 有的社会群体,他们并没有所说的自私存在,他们对于他们的种群都是一个无私 的存在,但是到后来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人们逐渐拥有越多的社会的财富,人们 开始争夺财富,逐渐变得自私,自利。但是我并不觉得由于外部环境改变会导致 突然蹦出个自私基因。

 书中有一些相当之酷的动物例案,比如说雌蚜虫和雄鼠。

 雌蚜虫能产无父的, 活的雌性后代。

 每个这样的后代具有它母亲的全部基因。

 顺便提一下,一个在母亲“子宫”内的胎儿甚至可能有一个更小的胎儿在它自己的 子宫内。因此,一个雌蚜虫可以同时生一个女儿和一个外孙女,他们相当于这个 雌蚜虫自己的双胞胎。

 而雄鼠,是能够分泌一种化学物质,怀孕的雌鼠一闻到这种化学物质,就能 够自行流产。只有在这种味道同其先前配偶的不同时,它才流产。雄鼠就是用这 种方式把潜在的继子或继女杀死的,并使它的新妻子可以接受它的性追求。

 还有许多种类的鱼,并是不交尾的,它们只是把性细胞射到水里。受精就在

 广阔的水域里进行,而不是在一方配偶的体内。鉴于精子易于散失,雄性鱼必须 等待到雌性鱼排卵后才在卵子上放精。但这样,雌性鱼就有了难得的几秒钟时间 可以趁机溜走,把受精卵丢给雄性鱼照管。这就是为什么水中的雄性动物照料后 代的这种现象很普遍,而在陆上的动物中却很少见。

 书的后半部分谈多谈及了社会生活,包括世代以及两性之间的斗争,俨然是 一部达尔文主义的社会学说。

 观察野生种群的时候,大量的看到家属之间的欺骗和自私。无非是因为了自 然选择,往往是有利于表现这种行为的幼儿的。生存几率的提高,促使幼儿进行 欺骗的基因在基因库里处于了有利地位。作者说,“如果其中有什么寓意深刻的

 地方可供人类借鉴, 那就是我们必须把利他主义的美德灌输到我们子女的头脑中 去,因为我们不能指望他们或她们的本性里有利他主义的成分。”人性怎么可能 本善? 讲到两性的斗争,雌性个体手中握的王牌是可以拒绝交配,因为她的嫁妆是 一个既大又富营养的卵子(冷汗)

 。交配之前,能够据以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

 可是一旦进行交配, 她就失去了手中的王牌……她把自己的卵子信托给了与之交 配的雄性个体。可应对的有两种策略,家庭幸福,和大丈夫策略。大丈夫策略不 提,是雌性动物对得不到孩子们的爸爸的帮助已不再计较,而把全部精力用于慎 之又慎,精心挑选,培育优质基因。

 家庭幸福策略要求雌性个体辨别出雄性个体其忠诚和眷恋家庭生活的迹象, 从而使自己受益。要做到这点的方式之一是,长时间地搭架子,忸怩作态。凡是 没有耐心, 等不及雌性个体最终答应与之交配的雄性个体大概不能成为忠诚的丈 夫。而对于雄性的个体而言,假使它知道今后它要接近的任何其他雌性个体,也 会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拖延,然后才肯交配,那么,对它来说,遗弃该雌性个体的 念头也就没有多大诱惑力了。

 但是要注意的是要操之有度。雌性个体迫使雄性个体在她身上进行大量投 资,指望单单以此来阻止今后雄性个体最终抛弃她,这样做是徒劳的。这种形式 的家庭幸福策略还要取决于一种进一步的重要假定:

 即雌性个体的大多数都愿意 采取同样的做法。如果种群中有些雌性个体是放荡的,随时准备欢迎那些遗弃自 己妻子的雄性个体,那么对抛弃自己妻子的雄性个体就会有利,不论他对她的子 女的投资已经有多大。

 看见没有,看就没有啊同志们。简直就素人类社会的写照。据说是两性间差 异不大的那些物种,雌性个体喜欢采取家庭幸福策略。

 由于没有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自私基因的存在,所以

 也证明不了自私基因没 有存在。

 我们假设人类的自私行为是为了基因的自私,人类的无私行为也是为了基 因的自私。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基因的自私。然后呢?这种理论具有可证伪 性么? 显然没有,既然各种性质的行为都被这种理论解释完了,那么不可能存 在可以证明人类的行为不是为了基因的自私了。

 那么这种理论有什么用呢?我自私,你说这是为了基因,我无私,你说这也 是为了基因。你来预测我的行为吧?你说,我既有可能自私也有可能无私,反正 我活着是为了基因。

 我说,这跟算命的有什么区别?我的一切行为原来都合乎阴阳五行。能不能 证伪?不能?对不对?这就要看你信不信了。

 事实上,这种理论一旦想要解释人类所有可能的行为,它就自动脱离可政伪 的科学范畴,跑到了形而上学的地盘里了。你们不容忍神创论在科学的地盘跑来 跑去,却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跑到哲学和宗教的地盘上来了。

 所谓“基因可以选择”实际是说基因可以变异。而变异后的基因和源基因之 间就是竞争关系而不是源基因本身的意愿。自然会选择其中有利于繁衍的那一 种,这就是自然选择。

 因此, 《自私的基因》实际上是在表达“自然选择以基因为尺度”这样一个小 学生都能弄懂的道理。而不是基因真的有超越人类的智力,可以先验的预测到未 来变化。

 另外,人类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文化教育。我们都知道狼孩的故事,这就 说明基因决定的范围在实际生活中极其有限 (虽然可能潜藏在我们心理和生理的 某些地方不为人知)

 。人类的文化有高有低,可以传承发扬也可以丢弃毁灭,这 些行为造就的就是我们的历史。科学家也证明了,有人类以来这几十万年来,人 类分成的各个人种在智力和心理上没有显而易见的差异,人种优劣论站不住脚 ——虽然我们的文化差距可以从最古老的原始社会直到最先进的科学文明。

 这就 说明在这几十万年来,人类的进化靠的不是基因,而是文化。

 这种最初的文化教育行为从何而来?也许来自哺乳动物和鸟类等高级动物 普遍的抚养幼儿行为,我说不好。但是,这种最初的学习行为肯定对我们摆脱基 因的“控制”贡献很大,这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的精神是始终自由的,不管我们的肉体被什么客观规律所支配,不管这 种自由被什么所束缚,不管我们终将被死神夺去生命。“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 在枷锁之中。” .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所有行为和表象归结于“存在一种基因,它决定 了……”而根本没有提出这种基因存在的证据。

 刚看完了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 ,与其说这是一

 本讲述遗传学的书,还不如 说这是一部关于进化、行为和生物本质的书。在我看来,里面的观点比《凉人 的假说》更 惊人,认为生命的本质是基因,是那些核苷酸,是序列,而生物个体仅仅是这些东西制造出 来发展、繁荣自身的工具;生物个体是会死亡的,然而基因是 不朽的,流传千古的。另外, 很多从传统生物个体进化理论看来很难解释的行为, 如果从自私的基因角度来看就突然变得 那么理所当然。

 ——《飞碟探索》

 2009 年第 11 期

 《自私的基因》是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一 部科普著作。该书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基础,以尽可能通俗的语言论证了“成功 的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 通常会导致个体 行为的自私性。然而我们也会看到,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 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见第一章)在自 私性支撑 下基因以自我复制的方式存在了几十亿年, 并且今天这些自私的基因还隐藏在我

 们身体每一个细胞中,左右着我们的行为。也许我们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但 是 你不能无视事实的存在。

 该书的纸质版本不大好找, 从百度百科中得知该书中译本有 1998 年吉林人 民出版社出版的,共有 13 章,但我我从网上找到的 pdf 电子版本是 11 章,chm 格式的是 10 章。不知道是电子版本没有完整录入还是纸质 版本本身已经修订 过。该书的前面四章讲述生命的起源的演化,介绍基因如何通过自我复制以致最 后演变成现在的物种。第五章到第九章介绍基因生存机器(即各种 生命个体)

 之间的争斗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私性。第十章论述群居行为中的自私性。第十一 章立足于人类社会,以基因复制类比文化传播,论述人类社会文化传承现 象, 以说明虽然人类起源于生物界,但人类行为还是有其一定的独特之处。

 我有以下几点理解和感想:

 一、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在大约 30 到 40 亿年前,地球的某处一片汪洋大海中,一些有机 物质(可 能包括水、二氧化碳、甲烷和氨)在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生成了一种大 分子,这种大分子在海洋的各个地方漂浮,其中有一种非凡的分子偶然形成 了。

 这个分子之所以非凡,因为他们具有一种特别的性质:能够自我复制。

 这些能够自我复制的分子, 称为复制基因, 它们不断地周期性地自 我复制, 不断产生新的基因。然而复制是不完美的,总会出现差错。(好比过去没有复印 机时一些小说的手抄本,每个人抄到的版本都不可能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而 这些出错的分子,有的适应环境,又继续

 复制,因而得以存在下去,另一些出错 的基因不适应环境而毁灭了。

 复制是需要物质资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洋中的资源不够用 了,于是 这些基因互相争夺着资源,当然它们并没有争夺的“意识”,它们只是那样存在 着, 复制着, 无意识地进行着“竞争”。

 为了能够保存自身, 一些基因“发 明” 了用一层蛋白质来包裹着自己(所谓发明,其实是复制中的出错的积累而已), 于是细胞形成了。其他没有形成细胞的基因,由于缺乏蛋白质这个“外壳”的保 护,也趋于消亡。世界成了有细胞的基因的天下。细胞只不过是基因用以保护自 己的一种运载工具而已。

 随着竞争的加剧,基因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攫取资源的能力也在不断 提高, 它们也在不断的改善着自身的运载工具,经过数十亿年的积累,这些运载工具越 来越复杂, 以致演变成了今天的千种百样的物种。

 人类和其他动植物和微生物 一 样,只不过是复制基因创造的“生存机器”而已。作者强调:“不能把基因看作 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者。可是,盲目的自然选择使它们的行为好像带有目的 性。因此,用带有目的性的语言来描绘基因的活动,正如使用速记一样有其方便 之处。” 这个演变过程不难理解, 仍然以手抄本为例:

 假如现在有人写了一 本小说, 然后人们互相手工传抄,那么在传抄过程中随着有的人有意地修改或无意的出

 错, 传抄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版本, 其中有的改得拙劣, 无法继续流传, 被人 们 扔进垃圾堆了(相当于基因机器被环境淘汰了);有的改得优美,被人们继续传 抄,而这些继续传抄的版本再继续修改或出错……可以想像,再过四十亿年,这 世 界上出现这部小说的几百万个甚至上千万个版本是完全有可能的。现在世界 上的物种,就是基因生存机器的几百万上千万个版本。

 二、从自私的基因到人生的意义 了解该书的观点再来看人生的意义,真是件令人沮丧的事:原来我 们不是 万物之灵,而只不过基因创建的生存机器。我们的存在,完全是自然选择和不断 淘汰的产物, 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保存和延续基因的存在。

 我们的饥饿、 痛苦、 快 乐、满足感等……这些感受只是基因“设计”的“程序”,让我们在这些情绪的 驱动下不断回避痛苦和追求享乐,以确保基因有更多的生存机会——这样的人 生, 是多么枯燥、乏味、无情!

 但是,转而一想,我们又并不是纯粹的机器,而是理性动物,我们 有着意 识,会学习会探索,能够发现基因的存在,能够不断认识自我。所以我们也不必 悲观。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 也许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意

 义, 但我们的意识赋予 生 命以目的和意义,“我思故我在”这个经典哲学言论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注脚。

 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有自由意志,现在才发现身处自然规律支配之中。但是, 也不能因为发现自然力量的强大而放弃对自然的探索和反抗。

 好比我们不必因为 发现自己身处囚笼而不再追求自由。

 用书中的话说:“我们是作为基因机器而被建造的……但我们具备足够的 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 的复制基因的暴政。”(见第十一章)。

 三、从自私的基因到社会秩序的构建 该书诠释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样一个进化论基本原理,而 这个基 本原理用中国语言来解释,则等同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饱...

推荐访问:自私基因读后感 读后感 基因 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