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体现和发挥,供大家参考。
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体现和发挥
摘 要: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和国家对高校多年管理体制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 确立了 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
文章提出从高校党委如何把握大局推动改革、 完善制度建设、 构建得力的领导班子、 协调各方力量促发展等四个方面着手, 阐述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体现和发挥。
关键词:
高校党委 领导核心作用 体现 发挥
在知识经济时代, 以经济实力、 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无论就其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 高等教育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 是历史的选择, 也是人民的选择。
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一、 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确立和内涵
高校的领导体制经历过反复的探索和变迁。
1989 年 7 月, 中央下发了《关于当前高等学校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意见》, 明确提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高等学校仍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一年后, 中央又正式颁发了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
1996 年 3 月, 中共中央印发了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工作组织条例》, 对高等学校领导体制作了 进一步的规定:
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明确了 党委和行政系统的工作职责, 这是一个更加明晰的工作制度。
直
至 1999 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规定:
“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 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 其领导职责主要是:
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 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的人选, 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 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 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 从此, 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全国公办高校推行, 也牢固确立了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
近年来, 高等学校党委领导核心的这一体制机制得到了不断的强化和完善。
2010 年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再次对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行了 明确。
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进一步强调, 要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高等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着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推进工作创新, 增强生机活力。
江苏省也于 2010 年出台了《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若干规定》, 明确界定党委书记和校长的职责, 提出“党委领导重在决策, 校长负责重在执行”, 规范了 党委全委会、 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的程序规则, 系统地提出了保障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效实施的六项工作制度, 在完善高校领导体制的运行机制、 提高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上进行了规范。
我国及我省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 高校实行党委
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这一制度极大地发挥了党在高校政治、 思想和组织等方面的领导作用。
有了党委对高校的政治领导, 足以保障高校能够坚持“正确的路线、 方针、 政策”, 明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有了 党委对高校的思想领导, 就足以实现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有了党委对高校的组织领导, 足以保障高校能够落实“党要管党、 党管干部、 党管人才” 的方针, 使高校党的建设、 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各条战线上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 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体现和发挥
(一)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把握学校发展大局, 推动改革不断深入。
坚持围绕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和大局形势开展工作, 是高校党委工作的出发点, 也是落脚点。
高校党的领导只有融入学校根本任务、 工作大局才有生命力, 才能体现其价值, 否则就是没有地位、 没有作为、 没有威望。高校党委首先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有关指示精神, 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推进高等教育创新,用发展的思路、 改革的办法创造性地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 教育师生,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理想坚定, 忠诚于党和人民, 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 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
高校党委工
作要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脉络, 与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紧密结合, 与广大教职员工的教学科研紧密结合, 与学生的成长成才、 全面发展紧密结合。
高校党委要科学谋划和推进学校发展, 明确发展定位、 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善于思考和妥善解决一系列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 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重点解决好办什么样的大学, 如何办学, 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研究制定、 组织实施适合本校历史背景、 发展目标、 学术结构、 人才培养方向的学校发展规划, 凝聚广大师生的发展力量, 促进学校持续、 健康、 快速发展。
高校党委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为指导, 做到统筹兼顾, 协调发展, 妥善协调各种关系, 保证学校科学、 和谐发展的稳定大局, 推动改革的不断深入。
要全面履行高等教育的职能, 正确处理好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规模、 结构、 质量、 效益的关系, 处理近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利益、 部门(院系)
利益和学校利益的关系, 认真解决好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和矛盾等。
应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各种复杂局面, 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努力寻找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不断推进办学体制、 人才培养模式、 资源配置制度、 薪酬分配制度、 组织结 构 制 度 等各 方面 的 改革, 增 强 学 校的 核 心 竞 争力 和 综合实 力 。
(二)
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 以制度建设推进学校科学、 规范管理。
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体系来保障运行和高效。
制度是统一意志、 规范行为、 开展有效管理的主要依据, 它具有根本性、 全局性、 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无论是依法治校的理念, 还是以
德治校的理念, 离开了规范的学校管理体制都成了 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高校的集中体现, 是坚持党的领导, 推进学校工作的基本制度保证。
高等学校的党委在履行决策和执行职能时, 特别是涉及学校发展规划、 重大改革、 人事安排、 财务预算、 基本建设、 教育收费等重大事项, 都必须通过党委全委会及其扩大会议或党委常委会及其扩大会议、 书记办公会议、 校长办公会议、 教职工代表大会、 学术委员会会议等, 坚持“集体领导、 民主集中、 个别酝酿、 会议决定”, 贯彻民主集中制, 完善党委议事和决策机制。
强调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防止个人说了算; 广泛发扬民主, 在民主基础上统一意志、 科学决策, 防止民主不广泛、 集中不统一的现象。
除此之外, 还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 情况反映制度、 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和监督制度等。
特别要加强党员代表大会对党委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领导班子的监督, 建立健全定期向党员通报工作制度、 定期向各民主党派通报学校重要工作制度、 重大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校务公开制度、 联系群众制度、 接待日制度等; 为使监督制度落到实处,还要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健全教师参与管理制度, 广泛听取来自一线教师的建议, 积极探索以教授为主体的决策咨询组织, 充分发挥教代会、 学术委员会在民主办学、 依法治校中的作用。
通过大学基层中的教研室、 教学团队、 科研团队、 课程建设组等学术类的专业共同体听取教师的心声。
在各项制度建设方面, 要围绕“简化、 规范、 综合” 的要求, 把握好
“制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可操作性、 实效性” 的原则, 及时对那些不适应新体制、 新情况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清理和修订, 对各方面具有共性或互相矛盾的规章制度进行统一合并, 对缺项、 不配套的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 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学校规章体系, 并注重抓好落实, 切实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使学校各项工作走上制度化、 规范化的轨道, 为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
构建得力的领导班子, 培育优秀的干部队伍, 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科学地配备学校各级党政领导班子, 对于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体现和发挥起着关键性作用。
在党政一把手的配备上, 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在注重思想、 能力等方面的同时, 更要注重“社会主义政治家、 教育家”的标准, 按照高校的规模、 特点、 层次等实际情况, 革命化、 年轻化、 专业化、 知识化的方针, 配备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 高业务水平的高校领导班子队伍。
他们应具备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能够深入基层, 密切联系广大教职员工, 能够充分调动全校各方面的积极性; 要勇于改革、 开拓进取、 善于治校理教。
具备极强的责任意识, 做到各司其职, 又能顾全大局, 分工不分家, 互相支持, 互相补台, 团结协作, 形成合力, 但不可否认, 由于领导班子成员的经历、 学识、 处事方式、 风格及性格禀赋的差异, 对问题会有不同看法。
如何使党委领导集体具有结构合理、 个体互补的特点, 做到静有其位、 动有其规, 各尽其才、 各显其能, 达到集体领导的最佳效能, 作为“主将” 的党委书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发挥着主要作用。
党委书记要
力争成为一个能谋善断、 精明强干、 学识广博、 心胸坦荡、 公正练达的领导干部, 不仅能凭借自己的才能自如地运用权力影响, 很好地强班子、 带队伍、 促创新、 谋发展, 还要以才服人, 以超凡的人格魅力和自身素质的影响力凝心聚力, 以深远的战略眼光、 市场眼光和学术眼光洞察形势的变化, 汇集领导班子合力, 带领一所高校逆风扬帆, 快速发展。
高校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也更具体地体现在培养一支学习型、 研究型、 创新型的中层干部队伍。
选拔、 培养和管理校内各级领导干部, 正是党委职责的核心组成部分。
构建团结、 精干、 高效、 值得信赖的干部队伍,是增强全校凝聚力的基础。
高校党委应努力营造“想干事、 能干事、 干成事” 的工作环境, 以科学化、 民主化和制度化的方式, 形成广纳群贤、 人尽其才、 能上能下、 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逐步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 支持人才干成事业、 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采取有力的措施,通过多渠道、 多种方式方法的培训和实践锻炼, 培养以德服人, 政治坚定、师德高尚的领导干部; 以智服人, 知识型、 思想型领导干部; 以行聚人,实干、 亲民的领导干部。
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学校事业中, 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
(四)
凝心聚力, 协调校内、 外各方力量, 共拓学校发展之路。
学校的生存, 建设与稳步发展, 离不开全校上下高度的凝聚力。
全体教职员工同舟共济,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是切实体现和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坚强后盾。
而凝聚力的形成, 不是靠外力的挤压, 更不是靠自上而下的打压, 而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自觉形成的一种向心力。
高校党委要始终坚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把听取群众意见经常化、 制度化。
要
始终坚持服务师生员工, 及时了解他们所思所盼, 所忧所乐。
关心师生员工, 包括离退休人员的思想、 学习、 工作和生活, 为他们排忧解难。
要以让群众满意、 高兴和拥护树立党委领导的威信, 以把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合理发挥出来作为衡量党委工作的标准之一。
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始终, 汇集智慧与力量, 共谋发展之计, 共拓发展之路。
在内部资源的动员整合方面, 高校党委要努力实现民主管理, 和谐关系的根本是人际和谐, 人际和谐的根本是利益和谐。
所以, 高校党委要协调处理好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根据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遵照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 协调和平衡党委与行政、 学校与各个基层单位、教师与管理队伍、 教师与学生、 离退休老同志、 各群众团体等各方面的关系, 建立健全公平、 公正、 公开的利益分配和诉求机制, 协调和兼顾各个群体, 让每个群体都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尊重, 并享受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 发挥工会、 共青团、 教授联谊会和青年教师团体等群众组织的纽带作用, 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多为师生办实事、 做好事、 解难事, 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
高校党委还要注重外部关系的增强与协调, 借鉴国外经验, 吸纳与本校发展关系密切的学界、 政界、 商界人士参与决策,吸收社会力量支持办学; 强化学校特色, 增加学校美誉度, 提升学校位置,争取获得政府的更多支持, 使学...
推荐访问: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体现和发挥 党委 领导核心 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