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尾矿库(2022年),供大家参考。
一、 尾矿坝一般规定1·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 应对施工导流进行规划, 并应提出非常情况下的临时处理措施方案同时应确保工程及下游地区度汛安全。
施工期间, 应保证导流和泄水建筑物的正常运行2· 施工导流宜利用永久性排水设施。
当采用其他临时导流设施时, 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应在工程竣工前拆除或封堵, 不得影响永久工程的质量和运行。
3∙尾矿库施工期临时度汛洪水标准应根据尾矿库等别按下表确定。
洪水标准可根据失事后对下游的影响程度提高或降低。
尾矿库等别一、 二三四五洪水重现期(a) >5030~5020~3010~204、 开工前, 应在坝轴线两端、 坝体以外不受施工、 滑坡或爆破等影响的位置设置永久性标石, 并应标明桩号和架设标架。
5、 坝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 DL/T5129 的有关规定。
二、 坝基的开挖及岸坡处理1、 坝基开挖、 基坑和岸坡处理等隐蔽工程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2、 清基前应进行测量放线。
清理坝基、 岸坡、 和铺盖地基时, 应将树木、 草皮、 树根、 乱石、 坟墓以及各种建筑物等全部清除, 并应处理水井、 泉眼、 地道和洞穴等。
坝基和岸坡表层的粉土、 细沙、 淤泥、 腐殖土、 泥炭等均应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处理。
3、 库区范围内的工程地质钻孔、 试坑等均应按工程地质布孔图逐一检查和处理。
4、 坝肩岸坡的开挖清理工作宜自上而下一次完成, 不宜边填筑边开挖。
清出的杂土应全部运出坝外, 并应堆放在指定的场地。
5、 凡坝基和岸坡易风化、 易崩解的岩石和土层, 开挖后不能按时回填者, 应留保护层或喷水泥砂浆或喷混凝土保护。
6、 坝基和岸坡处理过程中, 发现新的地质问题或检验结果与勘查有较大出入时, 应报监理工程师, 并应会同设计、 勘察单位共同研究处理措施, 同时应由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变更设计。
7、 灌浆法处理坝基时, 灌浆工作除应进行室内必要的灌浆材料性能试验外, 还应在施工现场进行灌浆试验, 同时应通过检查孔以验证灌浆效果。
8、 天然黏性土作为坝基时, 可预留保护层, 并应在开始填筑前清除。
冻期应在冻结前处理完毕, 并应预先填筑 1m~2m 厚的坝体或采取其他防冻措施。
9、 坝基中的软粘土、 湿陷性黄土、 软弱夹层、 中细砂层、 膨胀土、 岩溶构造等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 DL/T5129 的有关规定。
10、坝基清基完毕回填前应进行坝基地质编录, 地质编录应真实反映坝基所揭露的地质情况。并应绘制地质平面图、 地质纵、 横断面图、 以及地质展示图等。
对不同岩层应取样检测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并验证坝基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三、 筑坝材料控制1、 施工单位应对各料场勘察报告和试验资料进行核查, 并应对设计指定料场进行复核。
当发现储量、 质量与设计不符时, 应与建设、 监理、 勘察、 设计单位共同研究解决。
当需改变筑坝材料时, 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SL251 的有关规定。
2、 对于已确定使用的料场应设置若干固定基桩, 并应在地形图上标明位置。
3、 规划料场的实际可开采总量时, 可开采总量与坝体填筑量之比应根据料场的调查精度、料场天然密度与坝体压实密度的差值, 以及开挖与运输、 雨后坝面清理、 坝面返工及削坡等
损失确定。
可开采总量与坝体填筑量之比宜为:
土料 2.0~2.5, 砂(砾)
石料 2.0~2.5, 石料1.2~1.5; 砂(砾)
石反滤料应根据筛取有效方量确定, 但不宜小于 3.0。
料场边坡开挖应当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4、 砂(砾)
石反滤料宜在天然料场选用。
当无合适的天然料场时, 应根据设计提出的各种反滤料的粒径要求和设计指标, 从爆破块石料、 开挖剥离渣料中筛选配制。
5.当黏性土料的天然含水率大于施工期含水率的上限值时, 应采取降低其含水率的措施; 小于施工期含水率的下限值时, 应进行加水处理。
四、 坝体填筑1、 坝体填筑前, 应在排水、 坝基、 岸坡及隐蔽工程等验收合格及碾压试验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再填筑。
2、 坝体填筑材料的种类、 土石料质量、 颗粒级配、 含水率、 含泥量、 超径、 软弱颗粒及相应填筑部位、 压实标准、 取样试验结果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坝体填筑前, 应根据设计要求明确压实标准。
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应通过击试验确定。
4、 坝体压实质量应控制压实参数, 并应取样检测密度和含水率。
检验方法、 仪器和操作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 DL/T5129 和《土工试验规程》 SL237 的要求。
上坝坝料应符合设计规定, 不合格的坝料不得上坝,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粘性土现场密度检测宜采用环刀法、 表面型核子水分密度计法。
⑵ 砾质土现场密度检测宜采用灌砂( 灌水)
法
⑶ 土质不均匀的黏性土和砾质土的压实度检测宜用三点击实法。
⑷
反滤料、 过渡料及砂( 砾)
石料现场密度检测宜采用挖坑灌水法或辅以表面波压实密度仪法。
试坑直径不应小于最大粒径的 3 倍, 试坑深度应为碾压层厚度。
⑸ 堆石料现场密度检测宜采用挖坑灌水法, 也可辅以表面波法、 测沉降法等快速方法。挖坑灌水法测密度的试坑直径不应小于坝料最大粒径的 2 倍~3 倍, 最大不应超过 2m, 试坑深度应为碾压层厚度。
⑹ 粘性土含水率检测宜采用烘干法, 也可用核子水分密度计法、 究竟燃烧法、 红外线烘干法。
⑺砾质土含水率检测宜采用烘干法或烤干法。
⑻反滤料、 过渡料和砂砾石料含水率检测宜采用烘干法或烤干法。
⑼堆石料含水率检测宜采用烤干和风干联合法。
5、 坝体填筑指标应根据压实标准和碾压试验的要求确定, 施工中应控制含水率、 土石
类别、 压实功能、 压实厚度及压实时自然和人为因素等, 不得随意更改。
压实土石类应控制其含水率在最优含水率为-2%~+3%。
填筑土石厚度不得超过碾压试验提供的松铺厚度。
6、 坝体填筑可采用进占法或后退法卸料, 砂砾石料宜用后退法卸料, 不应再填筑断面内的岸坡上卸料。
特殊情况下必须从岸坡上卸料时, 应采取分区卸料、 逐层清基等措施, 并应做好岸坡和卸料场地的清理, 同时应设置原地面标识。
7、 坝体各部位的填筑应按设计断面进行分层填筑和分层压实, 地面起伏不平时, 应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不得顺坡铺填,同时应保证防渗体和反滤层的有效设计厚度。
8、 坝体填筑应沿轴线方向进行, 宜采用定点测量方式, 不得超厚。
9、 坝体碾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坝体碾压前应对填料层的松铺厚度、 平整度和含水率进行检查, 并应符合要求后再进行碾压。
⑵分段填筑时,各段土层之间应设立标志, 上、 下层分段位置应错开, 应防止欠压、漏压和过压。
⑶坝体碾压应沿平行轴线方向进行, 不得垂直坝轴线方向碾压。
⑷分段碾压时, 相邻两段交接带碾迹应彼此搭接, 顺碾压方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0.3m~0.5m, 垂直碾压方向搭接宽度应为 1.0m~1.5m。
⑸坝体碾压宜采用振动碾,振动碾工作重量宜大于 10t,振动频率应为 20Hz~30Hz,行驶速度不应超过 4Km/h,并应检查振动碾的实际工作性能。
⑹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 应辅以夯具夯实, 夯实时应采用连环套打法, 并应采取夯迹双向套压, 夯压夯应为 1/3, 行压行应为 1/3;分段、 分区夯实时, 夯迹搭压宽度不应小于夯径的 1/3。
⑺坝体应碾压合格后再铺筑上层新料。
10.黏性土坝的施工应复何求下列规定:
⑴填筑与碾压应连续进行。
当气候干燥, 土层表面水分蒸发较快或需短时间停工时, 其表面风干土层及填筑应经常洒水湿润, 并应使含水率保持在设计控制的范围以内, 需长时间停工时, 应铺设保护层。
复工时应予以清除, 并应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再填筑。
⑵横向接缝的接合坡比不应大于 1:
30, 高差不宜大于 10.0m。
当横向接缝陡于1:30 时,在接合处应采取专门措施压实,压实宽度不应小于 1.0m~2.0m,且距接合面 2.0m以内不得用夯板夯实。
除高压缩性地基上的土坝外, 可设置纵向接缝, 但宜采用不同高度的斜坡和平台相间形式, 平台间高差不宜大于 15.0m。
⑶坝体接缝坡面的处理应随坝体填筑上升, 接缝应陆续削坡, 并应直至合格面, 应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再填筑。
粘性土或砾质土的接合面削坡取样检查合格后, 应边洒水、边刨毛、 边摊铺、 边压实, 并宜控制其含水率为施工含水率的上限。
⑷铺土时, 上、 下游坝坡应留有削坡余量, 并应在铺筑护坡前按设计断面削坡。
铺土与岩石坡相接时, 岩坡削坡后不宜陡于 1:0.75, 不得出现反坡。
⑸雨季施工时,应有可靠地排水设施,其填筑面可中央凸起,并应向上、 下游倾斜。雨后填筑面可根据未压实表土含水率情况, 分别采用翻松、 晾晒或清除处理, 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再复工。
有积水、 泥泞和运输车辆走过的坝面上不得填土。
下雨及复工前,严禁施工机械穿越和人员践踏坝面。
⑹负温下施工时, 应进行气温、 土温、 风速的测量、 气象预报及质量控制工作。摊铺、 碾压和取样等应采用快速连续作业, 并应做好压实土层的防冻保温工作。
压实时土料温度应在 1℃以上, 当最低气温在-10℃以下, 或 0℃以下且风速大于 10m/s 时, 应停止施工。
⑺在摊铺中严禁夹有冰雪,不得还有冰块。
黏性土的含水率不应大于塑限的 90%,
砂砾石料的含水率应小于 4%。
因下雪停工时, 复工前应清理坝面冰雪和冰块, 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再复工。
11.堆石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堆石和砂砾石料等粗粒岩石的卸料高度不宜大于 2.0m。
粗粒岩土卸料发生分离现象时, 应将其拌合均匀。
⑵堆石和砂砾石料铺料后应加水。
在无试验资料情况下, 砂砾石的加水量宜为其填筑量的 20%~40%。
中细砂的加水量应按其最优含水量控制。
堆石和砂砾石料的加水应在压实前进行一次, 并应边均匀加水边碾压。
对于软弱石料, 碾压后应适当洒水。
⑶砂砾石、 堆石及其他坝壳料纵横向接合部位宜采用台阶收坡法, 每层台阶宽度不应小于 1.0m。
接缝的坡度不应大于其稳定坡度, 并应满足设计要求。
与岸坡接合时, 不应有超径块石和块石集中、 架空和分离现象, 并应对边角处加强压实。
⑷碾压堆石坝上下游坝坡填筑时, 可不留削坡余量, 可只按设计断面留出块石护坡的厚度, 并应边填筑、 边整坡。
12 填筑的坝顶应预留沉陷余量。
当设计未规定时, 沉陷余量可根据坝基和坝体岩土的密实度取为坝高的 1%~3%。
13 坝体、 防渗体、 坝基、 岸坡、 坝下埋齿墙的接合部位应按设计要求处理。
14 填筑过程中, 应保证观测仪器埋设与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并应采取保护埋设仪器和测量标志完好无损的措施。
五、 反滤层铺筑 1. 反滤层的材料、 级配、 不均匀系数、 含泥量及铺筑位置和有效宽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加工好的反滤料应经检验合格再使用。
2.在挖装和铺筑过程中, 应防止反滤料颗粒分离以及杂物与其他物料混入, 反滤料宜在
挖装前洒水。
3.铺料应自下向上进行, 不得从坡顶向下倾倒。
4.反滤层内不得设置纵缝。
反滤层横向接坡应清至合格面, 不得发生曾建错位、 中断和混杂。
5.铺好的反滤层上不得自上向下滚石或其他物料, 施工人员行走应铺跳板。
6.负温下施工时, 反滤层应呈松散状态, 不应含有冻块。
下雪天应停止铺筑, 并应遮盖。雪后复工时应仔细清除积雪。
六。、 护坡砌筑 1.砌筑护坡前, 坝坡应按设计要求的断面进行削坡。
2、 采用石料护坡时, 石料的抗水性、 抗冻性、 抗压强度、 几何尺寸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3、 砌筑护坡块石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不得破坏保护层。
4、 采用草皮护坡时, 应选用易生根、 能蔓延、 耐干旱的草类均匀铺植, 不得采用白毛根草作草皮护坡。
草皮铺植后应进行洒水护理。
5、 现浇混凝土护面宜采用无轨滑模浇筑, 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并应按设计要求分缝, 同时应设置排水孔。
6、 当采用抛石、 混凝土预制块、 水泥土等护坡形式及采用土工织物垫层时, 均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七、 监测设施 1.监测设施的设置应纳入施工计划。
施工单位应进行仪器设备的埋设、 安装、 调试和保护‘工程竣工验收时, 应将竣工图、 埋设记录、 施工记录及整理分析资料等全部汇编成工程档案, 并应移交建设单位。
2.坝面唯一观测标点、 基点等的埋设、 安装和观测应随坝的施工进度进行, 可设置临时标点, 并应记录同相应永久标点的衔接。
3.测压管的埋设除应随坝体堆筑适时埋设外, 可钻孔埋设。
随坝体堆筑施工埋设时, 应确保管壁与周围土体良好结合和不因施工遭受破坏。
4.在工程隐患治理或改、 扩建或在工程维修施工中, 对应保留的原有监测设施应进行保护。
八、 质量控制及验收 1.坝基处理过程中, 应按设计要求等进行质量控制, 并应事先明确检验项目、 要求和方法。
2.坝体填筑前, 应按本规范第 3.2 节的有关规定对坝基和岸坡进行检查。
3.料场应设置质量控制站, 并应按设计要求等进行料场质量控制, 同时应按下列内容进行检查:
⑴是否在规定的料区内开采, 是否将草皮、 覆盖层等清除干净;
⑵坝料开采、 加工方法是否符合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