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共七大屡被推迟原因【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中共七大屡被推迟的原因
中共七大会场
大凡一次会议, 特别是像党的代表大会这样的重要会议, 都是由会议时间、 会议地点、会议代表、 会议所形成的文件等因素构成的。
抗战后期召开的中共七大在中共党史上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全国代表大会, 但其召开时间却屡被推迟。
了解党史的人都知道, 中共六大是 1928 年 6 月在异国他乡的苏联首都莫斯科举行的。
而党的七大却到了 1945 年 4 月 23 日才在陕北延安召开, 期间相隔了整整 17 年之久。
不少人为此感到疑惑和不解,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事实上, 在党的最高领导层里对召开中共七大, 曾多次动议过, 酝酿过。
然而, 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 又不得不一而再、 再而三地向后推。
早在 1931 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向忠发就代表政治局说过,“党现在就应该开始准备七次大会”。
当时出席会议的共产国际代表也予以同意和支持。
于是, 全会决定“委托新的政治局展开必须的准备工作”。
后来由于国民党军队接连对中央苏区发动 5 次反革命“围剿”, 党要以主要精力集中于战事, 对国民党部队展开反攻。
加之这期间, 党的最高领导里顾顺章、 向忠发又陆续被捕叛变。
中共中央在上海已没办法立足, 被迫向中央苏区转移。
这样, 召开党的七大自然便无力顾及。
1934 年, 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 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开始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途中, 天上有国民党飞机侦察轰炸, 地面有国民党部队围追堵截, 吃无保障, 居无定所, 要想举行党的七大更是不可思议的了。
红军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 已日渐安定。党中央把召开七大提上了议事日程。1937 年 12 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召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决定近期内召开七大, 并初步拟定了七大的主要任务和议事日程。
为使大会够顺利进行, 这次政治局会议还决定成立七大筹备委员会, 毛泽东为主席, 王明为书记; 毛泽东、 王明、 张闻天、 陈云、 康生 5 人组成秘书处; 毛泽东、 王明、 朱德等 25 人组成七大代表召集委员会。
不难看出, 召开中共七大已指日可待了。
然而, 由于一些情况的相继出现和诸多因素的不断干扰, 这个决议没付诸实施。
到了 1938 年 11 月, 中共中央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 这次会议对七大报告的起草、 议事日程、代表分配及产生办法等问题, 作了若干规定和明确指示。还就有关问题向共产国际作了报告。1939 年 6 月和 7 月, 中共中央书记处先后两次向各地党的组织发出如何选举七大代表的通知, 要求务必在当年 9 月 1 日前选出代表。
此次会议还向各地分配了代表名额。
但是, 这时国内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国民党顽固派相继发动了两次反共高潮, 我党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领导军民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和粉碎日寇“扫荡” 上, 召开七大的事又一次被搁置起来。
1941 年 3 月 12 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当年“五一” 召开七大。
这次会议确定七大的主要议程为毛泽东作政治报告、 朱德作军事报告和周恩来作组织报告等三大报告。
并决定成立七大秘书处, 任弼时为秘书长, 王若飞、 李富春为副秘书长。
然而不久, 中央又因故决定推迟召开七大。
1942 年由于全党的整风运动、 边区军民的大生产运动和其他工作的干扰, 原定当年召开的七大也没能开成。
1943 年 7 月 17 日, 中央书记处向中央政治局提出在 8 个月到9 个月内召开七大的建议。
中央政治局予以同意, 随即在 8 月 1 日发出《关于七大代表赴延安出席大会的指示》。
后又因中央政治局重新召开整风会议, 要求党的高级干部学习党史,七大再次推后。
通过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马列主义学习运动和整风运动, 全党思想空前统一, 党更加坚强, 也更加团结, 召开七大的条件已日趋成熟。
于是, 中共中央书记处在 1944 年 5 月 10日的会议上决定:
立即着手筹备工作, 准备召开七大。
当月 19 日中央书记处又决定 21 日召开党的六届七中全会, 讨论与七大有关的重大问题。
这次书记处会议对举行党的七大作最后敲定。
至此, 一再推迟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终于提上了议事日程。
经过认真而细致的充分准备, 中共七大如期在 1945 年 4 月 23 日隆重开幕。
推荐访问:中共七大屡被推迟原因 完整版 推迟 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