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观后感> 正文

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7篇

益聚文秘网 发表于2022-08-20 12:15:02 来源:网友投稿

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7篇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 “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研光钟海燕郑长德[提要]基于民族地区“十四五”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7篇

篇一: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

dquo;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经济 社会发展思路研光钟海燕郑长德[提要] 基于民族地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形势判断,以及“十三五”规划期发展情况分析,本文提 出新时期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包括空间协调、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社会发展等。新时期我国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要实现加快发展,更加重视绿色发展,经济空间促进增长、调 整结构和引导集聚,社会空间升级禀赋结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 水平大体相当,扶贫重点转向缓解相对贫困、多维贫困和统筹城乡扶贫,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协 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词] 民族地区;十四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 F 12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 — 3926(2020)01 —0100-07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绿色包容性发展视角的民族地区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2014 BMZ 086)阶段性成 果。作者简介:钟海燕,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民族经济;郑长德,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 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区域经济。四川成都 6100412021 ~2025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后第一个规划期,承上启下的重要时 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新时期我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基 本矛盾在空间上突出地反映在民族地区。因而, 本文通过“十四五”期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 基本形势判断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完成情 况 ,提出“十四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的基本思路。十四五”期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 基本形势判断( 一 )伴 随 “一 带 一 路 ”倡 议 和 中 美 贸 易 摩 擦 , 国 际 大 环 境 下 发 展 的 机 遇 与 挑 战 并 存“十三五”时期美国单方面挑起的中美贸易摩 擦影响了国际经贸秩序,其负面影响将延续到“十 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美国奉行单边主义、贸易霸 凌主义和零和思维,破坏国际市场生态,导致全球 出口下滑和世界经济增速下滑,影响了包括民族 地区在内的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发展 处于调整阶段,其不确定性影响了区域经济增长,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面临风险与挑战。中国是一个地缘政治复杂的国家,邻边的国家和地区较多,其中不乏大国强国。民族地区中 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属于边境省区,其 中新疆是我国毗邻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区。

 同时,“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众多,地缘政治复杂。

 另一方面 ,“ 一 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民族地区已经 从传统意义上的内陆地区发展成对外开放的前沿 阵地,以中国方案开启全球经济治理,推动世界经 济增长,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机遇与挑战并存。

 因此,中美贸易摩擦、“一带一路”倡议等背景下民 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新的定位与布局。[1]( 二 )民 族 地 区 空 间 协 调 发 展 和 高 质 量 发 展 亟 待 实 现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 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包括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 平和环境可持续,而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处于低端 状态,以资源型产业为主,技术含量低,从社会结 构看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态方面环 境退化与污染严重同时存在。因此党的十九大报 告提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 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民族地区占据国土空 间较大份额,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在空间上突出地

 西部经济101反映在民族地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 划 、城乡规划“三规合一”后国土空间规划日益受 到重视,应编制民族地区各省区国土空间规划,积 极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生态空间 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三)

 扶 贫 重 点 将 转 向 缓 解 相 对 贫 困 、多 维 贫 困 ,统 筹 城 乡 扶 贫到 2020年,按照现行的贫困标准®民族地区 绝对贫困即将消失,从而进入长期的缓解农村相 对贫困阶段。“十三五”期间的扶贫以全面小康为 目标,“十四五”规划期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反贫困 将逐渐从解决生存需求转变为解决发展需求,经 济扶贫转到多维扶贫,重视发展能力贫困、精神贫 困等,未来扶贫攻坚破除多维发展陷阱是重点。

 “十三五”时期农村扶贫成果成效显著,“十四五” 时期城乡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将出现明显的相对 贫困的乡城转移,城市贫困问题凸显,其中农民工 是贫困乡城转移的主体。相应的,扶贫攻坚从关 注农村贫困转到统筹城乡扶贫,城市脱贫和农村 脱贫并重,农民脱贫和农民工脱贫同步。[2](四)

 扶 贫 攻 坚 与 乡 村 振 兴 、城 乡 融 合 发 展 的协同“十三五”时期开启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振兴 的新纪元,大量相关的规划和文件出台,例如,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 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年)》,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坚持农 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 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等等。这些规 划和方案的执行将延续到“十四五”时期,乡村振 兴与城乡融合发展仍然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线。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城市经济高质量 发展,还要求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发展。新时期县域层面消除贫困之后,还需要巩 固脱贫成效,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成效、治理相对贫 困将与乡村振兴政策、城乡融合发展乃至实现城 乡一体化发展衔接,进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精 准扶贫的变革与转型。( 五 )

 “两 山 理 论 ”指 导 下 绿 色 发 展 重 要 性 日 益 上 升 ,自 然 资 源 资 产 产 权 制 度 改 革 成 为 发 展 契 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两山”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十三五”时期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民族地区 生态环境大为改观,新时期民族地区绿色发展将 放在更加重要地位,实现“两山理论”指导下的民 族地区生态空间协调发展。此外,2019年 4 月中 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 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文件建立起生态文 明建设的基础制度。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 源,是重要的生态屏障,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 革对于民族地区意义重大。二、“十三五”规划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目标完成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截 至 2018年 12月底我国经 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 育 、资源环境等6 方面指标全面进步,接近“十三 五”规划目标和全面小康目标,受环境约束一些目 标未能完全实现,许多问题在空间上集中在民族 地区,民族地区存在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自 我发展能力弱等问题,以下仅对民族地区实施“十 三五”规划中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进行分析。®( 一 )民 族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显 著 进 步 但 发 展 质 量不兩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6. 6 % ,由经济高速增 长逐步转向中高速增长,大部分民族省区经济增 速度高于全国水平,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显示出 快速发展的巨大潜力。内蒙古、新疆增速略低,贵 州 、云南、西藏增速大于预期的目标8 % 。贵州、云 南 、西藏提前完成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 的“十 三 五 ”规 划 目 标 ,内 蒙 古 实 现 程 度 仅 为 6 0 % 。内蒙古指标滞后一方面因为长期经济增速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数较 高,另一方面也存在资源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问题。内蒙古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已达到全面小康 目标,但其余民族省区未达标且差异大,其中广 西 、贵州、云南、西藏实现程度较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8. 9:40. 9: 50. 2 调整为2018年的7. 2:40_ 7: 52. 2,工业化率比2015 年低0.4个百分点,主要因为第三产值占比上升, 截 至 2018年底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达到全面小康 目标。2018年 我 国 R & D 占 GDP 比重2. 1 8 % ,实 现程度8 7 % ,远高于2000年 的 0. 8 9 % ,工业战略 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8. 9 % ,高科技制造业增加 值 增 速 11.7%,2017年 经 济 发 展 新 动 能 指 数 (2014年 = 100)210_ 1,新经济发展已经显著提升, 还需要继续加大先进制造业和新型业态发展。民

 1 0 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 期族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基本为三二一型,第三产业 增加值占 GDP 比重也达到或接近目标值,但技术 含量偏低,现代服务业比重低。2017年民族省区 R & D 占 GDP 比重均未突破1 个百分点,远低于全 面小康标准。进 人 2 1 世纪以来,民族地区产业结 构处于逆向调整的“去工业化”趋势,现代农业份 额少,资源型产业比重高,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比重低且不断下降。(二)

 民 族 地 区 开 放 型 经 济 发 展 滞 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拉动,消费对经 济 增 长 贡 献 由 2015的 59.7%上 升 到 2〇丨8的 76. 2 % ,受到国际形势影响,出口受限对经济增长 的负面效应更加明显,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为 - 8 . 6 % 。民族地区对外贸易份额较低,近年来向 西 、向北和向南开放逐步拓展,但与“一带一路”开 放的核心区域地位不相符。2018年民族省区货物 进出口总额1407.3亿美元,除云南外(增速27%) 均未完成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1 4 % 的预期目标, 宁夏、西藏、贵州分别降速2 5 % 、16%和 7 % 。(三)

 民 族 地 区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有 待 进 一 步 提 高“十三五”时期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2018年民族省区和全国平均城乡居民收人 均实现比2010年翻番的规划目标。全 国 5 岁以 下儿童死亡率7. 3 % ,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 庭消费支出比重11.2 1 % ,城镇失业率3. 8 % , 城镇 化率59. 5 8 % ,均达到或者基本达到全面小康水 平。民族省区中内蒙古城镇化水平较高,超过全 国平均水平,宁夏接近全国水平,但其余省区与目 标值差异较大,2020年民族地区城镇化率拟达到 54. 2 % , 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2018年底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大为缓解,内蒙古、新疆、宁夏和广 西达到城乡收入比低于2. 8 % 的全面小康水平,其 余省区也接近目标值,贵州完成程度最低(86% )。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增长较快,八省区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增速均接近或者高于9 % 的规划目标,但总体生活水平还比较低,与全面小康目 标 2000年不变价15000元相比,内蒙古同全国平 均水平一样达到全面小康目标,其余民族省区与 目标值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西藏人均收入实现 程度仅6 2 % ,主要依靠援藏政策拉动,自我发展能 力较弱。贵州人均收人实现程度仅6 6 % ,还存在 大量贫困人口。(四)

 民 族 地 区 是 扶 贫 攻 坚 重 点 难 点 区 域依据2010年贫困人口标准,2018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 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1. 7 % ,其中民 族省区贫困人口 602万人,广西、贵州、云南贫困 人口均超百万,非民族省区的民族自治地方还分 布着一些贫困人口。2017年除内蒙古外,所有民 族省区贫困发生率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 贫困发生率高达9. 9 % 。我国深度贫困地区生态 脆弱,自然灾害频发,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 返贫概率大,易形成贫困陷阱,其 主 体 “三区三 州”® 均为民族地区。到 2020年贫困县要全部摘 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民族地区是巩固扶贫 成果的重点难点区域。[3](五)

 民 族 地 区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供 给 和 基 础 设 施 通 达 性 不 足2018年全国预期寿命76. 3 4 岁,5 岁以下儿 童死亡率9 . 1 % ,已经达到全面小康目标。2017 民族省区和全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均达到全面 小康标准,八省区中广西数值略低,近年来民族地 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取得长足进展。调研中发 现 ,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发达地区差距 较大,与各族人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要相比供 给不足、质量不高,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异明显。

 据调查,民族地区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低主要表现 在乡镇村层面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设 施和公共设施,交通基础设施不足主要表现为高 速铁路建设和进村入户的道路建设。表 1 2018年底全国和民族省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实现程度指标 类别 目标值 全国 内蒙古 广西 贵州 云南 西藏 青海 宁夏 新疆国内 (地 区 )

 生产 总值指 标 (亿 元 )2010翻 番 • •900309.5 17289.2 20352.5 14806.5 17881.1 1477.6 2865.2 3705.2 12199.1完 成 度 M & * * • ( % )-89 60 86 100 100 100 86 89 91增 速 (%)> 8 … 6.6 5.36.8 9.1 8.9 9.1 7.2 7.06.1人均 国内 (地 区 )

 生产 总值指 标 (元 )

 彡31400*64644 68302 41489 41244 37136 43397 47689 5409449475完 成 度 _ ( % )-100 100 71 7164 74 8293 85

 西部经济103指标 类别 目标值 全国 内蒙古 广西 贵州 云南 西藏 青海 宁夏 新鍋业5 加 饥丨丨,

 GDP比重指 标 (%)彡4 7 …52.20 50.48 45.50 46.54 47.12 48.66 47.12 47.91 45.77完 成 度 、 %)-100 100 91 93 94 97 94 96 92- - 10097 99 100 100 100 100 97进出口总额增 速 (%)> 1 4 …-13 8 -7 27 -16 6 -25 -3城镇人口比重指 标 (%)彡60*彡54.2 …59.58 62.71 50.22 47.52 47.81 31.14 54.47 58.88 50.91完 成 度 、 %) -99 100 84 79 80 52 91 98 85完 成 度 … (%)- - 10093 88 88 57 100 100 94城乡居民人均收...

篇二: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

东“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战略重点》课程考核

 (两份 答案 ,注意绿色字体为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 5 分, 共 7 题)

 1、40 年来,广东改革开放事业开创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破冰开局,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 1978 年的 186 亿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10 万亿元、年均增长 12.5%,连续多少年位居全国第一? 

 10 

 20 

 30 2、广东经济总量约占全国 1/10 左右,上交税收约占全国 1/7,地方税收约占全国地方税收总和的 1∕8,进出口约占全国的()左右。

 

 1∕8 

 1∕4 

 1∕2 3、广东目前有高新技术企业多少万家左右? 

 2 

 3 

 4

 4、确保到______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

 二〇三〇年 

 二〇二〇年 

 二〇二五年 

 二〇三五年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____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

 新时期 

 新阶段 

 新征程 

 新时代 6、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的关系。

 

 农业和农村 

 农村和农民 

 农民和土地 

 农村和土地 7、广东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实现根本改变。

 

 3 年 

 5 年 

 10 年 

 15 年 二、是非题(每题 5 分, 共 7 题)

 1、2019 年,广东 71 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 77.5%,已经达到了国家下达的约束性考核目标。

 

 是 

 否 2、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

 是 

 否 3、广东常住人口规模已连续稳居全国首位 12 年。

 

 是 

 否 4、广东人口转变具有数量转变与质量转变同步特征。

 

 是 

 否 5、2018 年,广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 70%。

 

 是 

 否 6、广东人才区域分布极不均衡。

 

 是 

 否 7、粤港澳大湾区和改革开放初期粤港澳合作的目标是完全相同的。

 

 是 

 否 三、多选题(每题 5 分, 共 6 题)

 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 2020 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标,( )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③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④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

 ① 

 ② 

 ③ 

 ④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

 

 专业大户 

 家庭农场 

 农民合作社 

 农业企业 3、农产品品牌体系中的“新三品”是指()。

 

 区域公用品牌 

 企业品牌 

 有机食品 

 农产品品牌 4、以下关于先导产业和主导产业正确的说法是? 

 先导产业是指对今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的产业。

 

 先导产业就是主导产业。

 

 主导产业和先导产业对其它产业都具有带动和引导作用。

 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十四五”时期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正确的是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发展示范区建设 

 创新型国家建设。

 

 中美贸易战。

 6、“十四五”期间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主要有 

 以 5G、芯片、半导体、量子通信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及 IT 产业 

 以生物技术为支撑的生命科学与大健康产业 

 以太阳能、核能、氢能、锂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 

 以数字创意、科技金融(数字货币)、软件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

 一、单选题(每题 5 分, 共 7 题)

 1、广东经济总量约占全国 1/10 左右,上交税收约占全国 1/7,地方税收约占全国地方税收总和的 1∕8,进出口约占全国的()左右。

 

 1∕8 

 1∕4 

 1∕2 2、广东目前有高新技术企业多少万家左右? 

 2 

 3 

 4 3、2018 年粤港澳大湾区 PM2.5 浓度系数平均是世界其他三个大湾区多少倍 ? 

 2 

 3 

 4 4、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下列对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科技实力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

 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

 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大幅度减少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____小康社会_____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

 建设 决胜 

 建设 决战 

 建成 决胜 

 建成 决战 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_____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

 新时期 

 新阶段 

 新征程 

 新时代 7、广东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实现根本改变。

 

 3 年 

 5 年 

 10 年 

 15 年 二、是非题(每题 5 分, 共 7 题)

 1、“三期叠加”是指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

 

 是 

 否 2、广东人口发展遵循了人口迁移流动规律。

 

 是 

 否 3、广东人才区域分布极不均衡。

 

 是 

 否 4、新时代人才资源配置必须遵循党管人才原则。

 

 是 

 否 5、新时代人才资源配置必须遵循党管人才原则。

 

 是 

 否 6、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

 是 

 否 7、粤港澳大湾区和改革开放初期粤港澳合作的目标是完全相同的。

 

 是 

 否 三、多选题(每题 5 分, 共 6 题)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是( )

 ①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②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③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④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

 ① 

 ② 

 ③ 

 ④ 2、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为第二个百年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面对各种严峻复杂的挑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攻坚战有( ) 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②污染防治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精准脱贫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为第二个百年目标打

 好基础的关键阶段。面对各种严峻复杂的挑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攻坚战有( ) ①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②污染防治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精准脱贫 

 ① 

 ② 

 ③ 

 ④ 3、下列属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的是()。

 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4、“三品一标”都包括()。

 

 无公害农产品 

 绿色食品 

 有机食品 

 农产品地理标志

 5、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

 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到产业结构高级化。

 

 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占优势比重演进。

 

 由制造初级产品(三来一补)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6、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主要有 

 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

 

 新能源革命将改变现有国际资源能源版图。

 

 生物新经济有望引领人类生产生活迈入新天地。

 

 增材制造(3D 打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超材料与纳米材料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篇三: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

dash; 78 —

  天津市河西区数字经济产业“十四五”规划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重要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高级经济形态。“十四五”时期(2021-2025 年)是河西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打造首善之区、品质城区升级版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并实施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对于河西区落实和彰显在天津打造“一基地三区”和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中的角色和担当具有重要意义。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释放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供的巨大发展势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依据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的基础上,根据《中共河西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河西区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河西区数字经济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未

 — 79 —

 来五年河西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蓝图和行动纲领 第一章工作回顾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网信事业发展,把发展数字经济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重要论述的具体举措,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实现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河西区也在 2019 年年初,出台了《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新动能引进和培育、中坚企业培育等六个维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撑。2020年 10 月,出台了《关于支持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复制和优化网信大厦项目政企合作模式,将网信大厦的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完善后,向聚集区其他楼宇开放,强化政府对聚集区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资源整合、集约式发展,为楼宇运营企业赋能,引导其提供有竞争力的楼宇租金价格。

 十三五时期,河西区新动能引育加速,创新驱动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高度重视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注重引进和培育高成长型创新企业,不断提高区域发展的创新浓度、人才支撑和活力聚集。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146 家,雏鹰、瞪羚企业 82 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222 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12.99 件。全面落实天津“海河英才”计划,累计落户各类人才 8 万余人,推动领军人才、优秀团队和高端产业落户,“北方设计联盟”聚集一大批设计领域高端人才。以市场为

 — 80 —

 导向的“政产学研资介”成果转化机制不断完善,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区。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孵化器 6 家。以网信大厦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聚集区初具规模,被确定为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天津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及相关企业落户发展。

 2019 年 5 月 17 日,河西区与市网信办、中冶置业集团在世界智能大会上签署合作协议,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应运而生。中心位于“新八大里商务商业区”的核心区中冶·和悦汇,包括互联网中央街区公园、互联网商业 e 谷和网信大厦。

 作为承载全市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的标志性区域,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主要培育发展以互联网为底层技术,以网络内容生产、网络信息传播、网络安全服务、网络金融支付、网络文化创意和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主攻方向的数字经济产业,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企业聚集,培育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业态、新动能。

 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积极引入一批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大数据企业和研发、服务机构在津总部入驻,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随着产业集群的逐渐形成,中心将进一步整合各类互联网数字资源,形成以数据应用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服务产业特色,开发和挖掘新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

 — 81 —

 释放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形成以产业基地为核心向新八大里商务商业区辐射拓展,进而建成天津市数字经济发展特色示范区。

 随着网信大厦及其所在的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相继投入使用,数字经济规模逐渐形成,将进一步破解城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潜力释放不充分、产业结构急需优化等瓶颈问题。

 网信大厦自正式运营以来,截至 2020 年底大厦注册企业130 余家,其中包括以京东云、东方金信等为代表的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型企业 28 家,以翰泽智能、微医乐问等为代表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型企业 16 家,以泰康力元、九洲致新等为代表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型企业 5 家,以航天长峰等为代表的研究和试验发展型企业 2 家,以津贸通、师域、利华世纪广告传媒等为代表的商务服务型企业 14 家,出租率已近 80%,累计营业收入达 8.7 亿元。以京东智联云业务为驱动,网信大厦内实现了电商、金融、技术、健康等板块全面落地,聚集引入了 80 余家生态链企业入驻京东智联云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各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和京东智联云基本完成河西区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编制;通过引入京东多业务部门和服务板块,为河西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以顶层设计为遵循,通过“平台支撑+应用带动”的建设模式推动智慧河西建设。

 — 82 —

 已完成智慧河西综合管理平台一期、河西政务云升级扩容平台、河西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河西智能外呼平台、智能楼宇(网信大厦智能化升级)项目和京东智联云(天津)城市产业运营服务平台建设。正在推进智能融媒平台项目建设。

 围绕科技企业高质量聚集的各种大型活动不断展开,组织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高峰论坛、智能城市解决方案挑战赛、人工智能十大应用场景征集、云上企业恳谈会等活动;围绕东西部扶贫协作,联合京东智联云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天津甘肃两地“津诚所至 协作同甘”东西部扶贫电商产业节活动,“津诚所至 协作同甘”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扶贫品牌。

 河西区作为天津市中心城区核心区,经过多年接续奋斗,城区品味、区位格局、要素资源、产业基础、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具备向更高层级、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引领全市改革发展的角度看,我们思想解放不够,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市场主体活力不足,民营经济占比不高;数字经济整体规模较小,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还未有效形成,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有待提升,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尚未形成,创新活力有待提升,创新人才仍有明显不足;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足,基本公共服务还未全面实现优质均衡,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数字经济的管理机制还未

 — 83 —

 健全,相关政策保障还有不足。我们必须团结一心、不惧险阻、砥砺奋斗,坚定不移解放思想,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努力争取未来发展主动权,奋力开拓发展新境界,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的新气象。

 第二章发展背景 第一节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既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也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蓝海,正在前所未有地重构经济社会发展新图景。首先海量数据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生产要素,伴随互联网特别是产业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数据资源正在加速产生、传播和应用,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应用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其次“万物互联”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基础,信息网络逐渐突破传统信息处理终端以及传输方式限制,朝着更广、更快、更深的方向发展,人、机、物互联的新时代即将到来。所以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的成熟、网络海量数据的积累、信息系统算力的提升,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大红利,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新依托,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包容和可持续增长、提升社会福利与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大势所趋、和全球各国的一致共

 — 84 —

 识,世界各国都充分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相关议题已经成为连续三届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关键议题,同时,多个国家专门制定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政策,数字经济已经上升为全球多个国家的国家战略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第二节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进入快车道,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增长的强大驱动力。前沿技术迭代加快,5G、人工智能、车联网、无人机、量子通信等领域的创新能力提升,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产业数字化提速,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行动方案,超前布局 5G 网络、工业互联网,带动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成为主战场,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度扩散到传统产业之中,产业的边界被打破,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整合重构。与此同时,多个省份,地市,行政区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掌握未来竞争主动权、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头号工程,倾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全国新一轮竞争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第三节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体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经历了从重点推进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迭代演进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2013 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

 — 85 —

 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首次提出将宽带网络作为国家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从顶层设计、核心技术研发、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出全面部署。同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从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培育信息消费需求、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等方面支持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发展。2015 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等 11 个领域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伴随着数字经济从三产到二产再到一产的渗透,国务院在制造业领域进一步出台了系列相关政策。2016 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生产模式、业务模式等方面全面融合,发挥互联网聚集优化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势,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2019 年出台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将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作为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农业,进一步发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020 年,国家发改委和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而在 2021年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 86 —

 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则重点指出,未来我国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 存储等前沿技术。构建基于 5G 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

 第四节天津河西面临重大机遇 天津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五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发展期,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优越的地理区位、良好的经济基础、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为汇聚网络数据资源、吸引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提供了有利条件。天津智港战略的提出,为天津数字经济产业具体发展与落实指明了方向。

 河西区在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在对接京冀、服务京冀中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了与中央单位、北京市的对口承接机制,出台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政策措施,聚焦在金融、设计、科技等领域和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成长性行业,通过全力打造央企总部聚集区、数字经济聚集区等创新方式,累计已引进京冀企业 460 家;新引进国内外 500 强

 — 87 —

 企业 50 家,累计 143 家。中国交建京津冀区域总部、中交智运、中电科半导体、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航天长峰、新天钢集团、京东云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实现了从项目引进到产业聚集的重大突破。

 根据中央对天津的定位,2025 年天津要基本实现“一基地三区”的目标。由此可见,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天津将承担经济中心和门户枢纽的重要角色。而河西区作为天津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在天津提出的打造市内六区“一核、三带、六园区”空间新格局中,是“一核”洋楼经济区、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金融服务集聚区三个功能节点的核心区,也是“三带”交汇之地和六园区之一“陈塘自创区”所在,在未来天津整体发展中必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篇四: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

dquo;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 体会

  当前,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并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过近年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经济大国。“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准确研判“十四五”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地缘新特征新变化新趋势,对于维护延长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增强提升国际塑造力影响力引导力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把握数字经济战略机遇,加快推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社会前进动力,更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强国建设发展对于我国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加快发展数字科技,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坚强基石。尽管我国是数字科技应用大国,却不是数字科技研发强国,很多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因此,须加强数字科技关键技术攻关和布局,以数字科技大突破带动数字经济大发展。

 一是采取清单制梳理我国数字科技的短板软肋,短期内寻找可靠的替代源和备份源,使“卡脖子”技术不因外国的封锁而断供。

 与此同时,发起专项研发计划,集中力量攻克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等短板,补齐数字科技研发链。二是面向数字科技前沿领域,设立国家或世界实验室,牵头发起全球大科学计划或工程,更多更好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主动嵌入全球数字科技创新链条和生态系统,吸引和积聚全球创新人才。三是支持数字科技试点应用,积极利用智慧城市、智能工业、智慧医疗等发展契机,推进数字新科技先行应用,为数字科技应用提供试验平台和应用场景,在应用中不断完善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数字基建,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我国在发展数字基建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而言比较滞后。由此,应科学决策、统筹布局,把数据中心、场景中心、区域中心、应用中心有效结合。

 一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要有战略导向和规划牵引,前瞻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共同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二是正确处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通过制定行业规则、设施标准、规划布局、互联互通等,引导数字基础设施的有效投资和有序建设。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充分考虑本地发展情况和财

 力承受情况,尤其要根据实际需求开展数字基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注意避免一哄而上,形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三是正确处理好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以需求为牵引,把应用场景建设置于数字基建的重要位置,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和平台企业依托自身需求参与数字基建,并开放为社会使用,实现数字基建供给和需求精准匹配。合理跨区域布局数字基建,将数字基建同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打通,形成产业链应用生态。

 加快发展数字贸易,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强大引擎。随着5G 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 B2B 为主导的产业互联网推动的企业间数字贸易将成为拉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强大引擎。须顺势而为,充分发挥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先行优势,依托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数字贸易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效益与质量。

 一是继续做大做强消费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利用数字技术“在线化、无接触、可传输”特性,进一步提升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数字娱乐、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更多高端便捷的消费选择。加大主要电商平台的全球化战略布局,通过收购或自建本土化网站,建设更多海外仓、展贸中心和营销服务中心等,带动更多中国产品与服务进入海外市场,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拓展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二是培育壮大产业互联网驱动的数字贸易。制订实施产业互

 联网国家战略,构建多层联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打造“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数字化产业生态,共享产能、技术、数据、人才、市场、渠道、设施等,促进产业互联网带动的新型数字贸易快速发展,使其尽快成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稳步推进数字货币,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抓手。当前,各国高度重视数字货币的研究与实践,竞相加快央行数字货币布局。对于我国而言,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零售支付体系发达,同时,较早启动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理论研究,加快了央行数字货币试点落地步伐。展望未来,须顺应全球数字货币发展趋势,及早谋划、动态应对、争取主动。

 一是加快战略布局,协同推进人民币数字化与国际化工作,实现国际国内同步部署,强化央行数字货币与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的联动发展,助力人民币更好承担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的计价、支付、结算职能并发挥世界储备货币角色。二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先进地区整体落地,及时总结央行数字货币发行、运营与管理经验,有序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多场景推广应用进程。与此同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央行数字货币与其他零售移动支付方式联动互促、协同发展的模式与路径。三是深化系统研究,加强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金融运行体系及国际金融格局影响的分析研究,包

 括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现实影响和预期影响、直接影响和关联影响等,推动数字货币法律体系、监管体系与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加快完善数字治理,为建设数字经济强国提供制度保障。数字经济正在重塑经济社会运行模式和运行规则,对传统治理方式构成巨大挑战,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为数字经济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以包容审慎为导向,形成正向治理。基于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制定和完善数字经济监管规则,为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提供试错空间,激发社会创造力。完善数字经济政策激励机制,推进数字政策的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协同。二是以互利共赢为导向,参与和引导全球治理。坚持以多边主义原则,推动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的共建、共治、共享,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全球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强技术、标准、规则对接,明确各类数据治理主体的责任和行为边界,维护各国在数字领域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特别是要维护好发展中国家的权利,加快消除数字鸿沟。三是以底线监管为导向,促进安全治理。综合考虑技术、法律、经济与国家安全等因素,重点研究解决好数字税收征管、数据有序自由流动、公民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反垄断与公平竞争等数字治理重大课题,制定包括供应链安全、信息安全、总体经济安全等在内的数字经济安全制度体系,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篇五: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

dquo;十四五”党课专题讲稿:“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2021 年全国两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这个规划纲要确定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擘画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导经济社会工作的纲领性的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经济发展方面来讲,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在“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根据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无论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都明确提出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环境的变化

 我们先谈一谈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均发生了深刻调整。世界大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全球经济、贸易、投资、产业布局,还有治理体系变革等方面来看,“十四五”时期世界经济将呈现以下发展态势:

 一是世界经济有可能持续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增速放缓。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就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期,增速显著放缓,国际贸易增速持续低于世界经济增速,跨国直接投资也趋于回落。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使得世界经济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陷入最严重的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下降。2020 年下半年以来,虽然全球经济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改善有所回升,但未来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还将受到疫情防控形势的影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因此,未来几年,特别是“十四五”时期,世界经济有可能处在持续低迷的态势,出现强劲复苏的可能性较低。

 从近 30 年来世界经济的增速看,世界经济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前,尽管常有一些波动,但总体是向上增长的态势。2008 年金融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此后,随着应对危机的刺激政策效应逐步减退,世界经济在这次疫情之前也处在疲弱的复苏状态,走势并不强劲。从目前看,今年世界经济有可能出现恢复性增长,增速有可能达到 5.5%。但是除去 2020 年的负增长,今年世界经济总量仍然很难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走势的相互关系看,金融危机之前和金融危机之后也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金融危机之前,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增长时期,国际贸易增速持续快于经济增长,可以说是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平均来看,金融危机之前,国际贸易增速应是世界经济增速的 2 倍以上。但金融危机之后,在多数的年份国际贸易增速低于世界经济增长。这反映出金融危机后经济全球化退潮,逆全球化的趋势增强,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使得贸易的增速低于经济的增速。受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际贸易的回落幅度较大,接近 10%。

 从全球跨国直接投资的流入量看,2015 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曾经达到了历史峰值,此后逐年回落。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基本上稳定在 1.5 万亿美元左右。但 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量下降了 42%,仅有 8590 亿美元。其中发达经济体只有 2290亿美元。而新兴市场国家基本保持在 6000 亿美元以上的增速。2020年中国也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由此可见,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发达经济体的投资,特别是企业并购产生的影响比较大,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也进入了低迷期。未来要想重新恢复到比较快的增长态势,仍然需要很长时间。

 从我国的情况看,近年来我们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持续保持较快增长。尽管 2020 年我们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我国利用外资仍然达到了 1444 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2020 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国冲击很大,美国吸收外资大幅度回落。同时,我们的对外投资仍然保持在 1000 亿美元以上的稳定水平。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和项目仍然保持较快增长。

 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 2021 年关于世界经济最新的预测。根据最新预测,2021 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 5.5%的恢复性增长,但前提是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就目

 前的全球大环境而言,在“十四五”时期,世界经济的增速与历史比,应该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二是国际分工深刻变革,全球产业链布局调整加快。一方面,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国际分工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为引领,生命健康、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相互促进、交叉融合,科技创新进入了大融通时代,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迅猛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发生了深刻重组。

 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使得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问题更加凸显,各国内顾倾向增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向多元化、区域化方向发展,世界各国更加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以往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时期,以效率优先为导向而形成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在加速向以安全可控优先方向调整,所以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格局在我国“十四五”时期将发生更加深刻复杂的变化。

 三是经济全球化势头继续减弱,国际治理体系呈现“碎片化”。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化收益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出现了社会

 撕裂,民粹主义盛行,对外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主义,经济、贸易、投资问题政治化。在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但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较量依旧激烈,经济全球化的势头仍有可能减弱。围绕着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公共卫生领域挑战等方面的博弈和斗争可能更趋激烈,国际治理体系变革达成共识的难度在上升。所以,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势必要在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自身的发展和推动同其他国家的合作发展。

 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也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发展的内部条件也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一是我国仍处在成长的上升期,但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在加大。我国仍处在新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发展的内生动力依然强劲,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以往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有很大的改变,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加大,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进

 入了中高速增长区间。其中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结构调整、协调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压力和需要前所未有。所以,未来一个时期,经济潜在增速仍有可能继续有所回落。

 《纲要》没有像以往对整个未来五年提出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而是强调每年度根据形势变化决定年度增长目标,这也是考虑到未来的发展环境有很大不确定性。当然,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有充分的信心和条件保持经济适度的发展。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经济增长从 2007 年达到峰值以后逐渐回落。特别是过去 10 年,中国经济增长更加平稳,增速比以往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当然这反映了我们的经济结构有重大变化,经济增长目的在转换。所以,“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将保持中速到中高速的增长态势。

 二是我国已经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我国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过去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单纯依靠增加要素投入,追求经济总量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逐渐被摒弃。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有机统一,已经成为新发展导向。但是,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我们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依然艰巨。

 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意味我们已经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而是意味我们已经到了必须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来推动经济发展的阶段,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本身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过去几年我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看,我们的经济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从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看,服务业占比持续上升,去年已经达到 54.5%。包括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现在在经济中占比已在 40%以下,农业总体维持在接近 10%的水平。这种结构变化,与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路径的一般规律是相符的。从一定程度上讲,我国经济已经由过去工业主导型的经济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

 由于服务业的占比上升,也使得我们的经济增长更加稳固。过去在工业主导时期,工业周期性比较强,所以,往往会带来经济增长速度的波动。现在服务业占比提升到 50%以上以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60%以上,这也使得我们的经济运行比以往更加稳定。这种结构变化,也使得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我们的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总体趋势是有所减弱的。另一方面,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加。过去几年,服务业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上是 60%以上,也就是说经济增长的 60%现在都来源于服务业。

 从贡献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分解来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最大的。由于这种变化,我国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新变化,特别是服务业占比的提升,使得服务业成为过去几年吸纳就业唯一保持增长的产业。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们吸纳就业的最主要的渠道。从就业方面来看,我们还要依靠更多的服务业来创造就业。

 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就业超 1300 万人,去年受疫情冲击影响,我们的城镇新增就业有所回落,但也实现了目标。这说明,我国经济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为保持就业稳定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三是“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难以维系。完善内需主导、内生增长的新发展模式紧迫性在上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发挥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大循环,形成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成为世界工厂,这种发展模式有力带动了经济快速发展。

 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要素条件的变化,这种两头在外,也就是市场和资源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近年

 来明显减弱,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受限带来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更加凸显,经济安全的风险增大。

 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全球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配套齐全的完整产业体系。我们本身具备内部循环的大国经济优势。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所以,在“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继续顺势而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加快完善内需主导、内生增长的新发展模式。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对外贸易,无论进口还是出口都是两位数增长。但是 2008 年金融危机以后,由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复苏缓慢、外需减弱,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速也在减弱。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总体看,我们的对外贸易增长潜力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和以往相比,再出现高速增长的机会也不是很多了。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内外需占 GDP 的比重也明显回落。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 GDP 比重最高达到过 8.7%,接近 10%的水平。因此,外需对我们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是非常大的。2020 年我们经常项目顺差仍然接近3000 亿美元,但是占 GDP 比重只有 2.0%。2020 年,我们的

 GDP 按照人民币计算是 101.6 万亿元,折合成美元是 14.7 万亿美元。

 现在我们基本上实现了内外的均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现在被提出来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做这个事情。从需求方面看,消费、投资、进出口占 GDP 的比重也反映出经济结构在持续优化。与此同时,我们的最终消费占 GDP 比重比过去在持续提升,已经超过 50%。但是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消费占比仍相对偏低。

 从生产角度看,我们的服务业占比超过一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60%。从支出角度,或者从需求角度看,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接近 60%。所以,这两方面的变化,使得我们的经济增长跟以往相比有很大变化,我们不再过分依靠投资、工业。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征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既应对...

篇六: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观后感

dquo;后疫情时代”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及对策 2020-11-30 08:47:46 经济研究导刊订阅 2020 年 29 期收藏 马艺菲 唐雨辰 摘 要: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在 GDP 有所下滑的趋势下得到强有力的发展,成为抗“疫”进程以及公众生活的主要支撑力量。目前,我国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即將进入“后疫情时代”,我们要重新思考后疫情时代下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与机遇,找准对策。因此,分析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趋势,为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产业;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9-0038-02 引言 2020 年初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我国的三次产业带来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据统计,2020 年第一季度我国 GDP 增速下降了 6.8%,预计全年同比增速下降 5.8%。①疫情虽然给我国的农业、制造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带来了严重冲击,但是却使数字经济得到了强有力的发展,办公、教育等一系列传统产业以云端、线上等数字经济运作方式出现,并刺激着我国 5G、人工智能等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发展。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这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目前,我国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即将进入“后疫情时代”,我们要重新审视后疫情时代下的数字经济,引导数字经济的良性发展,找准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后疫情时代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趋势 (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知识和信息的数字化为主要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发展平台,以有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为目的来提升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近年来,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迅速,占据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艾媒咨询中心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已超过 31.3 万亿元,占 2018 年 GDP 总比重的 34.8%,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产业发展增量引擎。2008—2018 年十年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广度与深度在逐步加深。2020 年的新冠疫情为数字经济提供了迅速发展的平台。数字经济有着广阔的使用前景,其表现不乏以下几点:一是疫情防控期间,以电商平台、本地配送等为代表的无接触式经济成为新风向。二是数字文娱平台在疫情期间得到井喷式增长,特别是直播平台以及原本就较为流行的以淘宝、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三是受疫情影响,办公、教育等传统产业结合了数字经济,催生出了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等新兴形式。这些迅速催生且发展猛烈的行业为接下来的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数字经济未来发展走向 据统计,2020 年新春复工期间,我国共计超过 4 亿用户在使用远程办公系统。鉴于近 10 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占 GDP 总比重的不断增加,以及疫情防控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有利推动,我们认为,在后疫情时代,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预计会不断增大,这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此次疫情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利契机,未来数字经济将会呈现出常态化、全球化的趋势。数字经济在助力后疫情时代各地区有序复工复产、公众日常生活平稳运行、促进社会消费以及经济重振、推动数字化世界加速构建等方面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后疫情时代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表现 (一)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产业数字化即数字经济的融合,是指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过程。②随着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制造业已进入体制转型期,物联网、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和平台支撑将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形式。首先,智能制造稳步发展,智能化工业装备和数字化工厂等智能制造将成为发展的主攻方向,这将显著提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速度。在工业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将立足于垂直行业需求,加速应用创新和推广,进一步重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制造业提高质量和效率的能力。

 (二)数字产业化规模扩大 数字产业化即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服务业等。据图 1 所示,①2014—2019 年五年间数字产业化规模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不是很大,此次疫情为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高速发展提供了先发优势。我国应在后疫情时代夯实发展基础,巩固优势产业,加快构建以开发、利用数字资源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链,加快推进数字资源与各类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数字产业、数字技术、数字资源与民生应用、公众获得感的融合度,为我国数字产业进军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三)数字化治理模式创新 此次疫情加速了我国政府治理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在后疫情时代,数字化治理将呈现出模式创新的趋势。第一,将进一步深化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模式,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跨部门、跨区域的整体业务协作推进。第二,数字政务服务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办公环境、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等发展。第三,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应急产业管理数字化水平,建立“平战结合、高效互补、相互支持、按需开放”的数字化应急管理体系。

 三、后疫情时代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策 (一)完善政策监管体系 数字经济在当前经济时代发展过程中,愈发体现出其开放性与多元性的特征,因此,也在极大程度上会有信息安全、信用风险等问题的存在和发生。为了使数字经济健康而持久的发展,政府须要颁布一系列制度、政策,以保护受众的信息安全,使各项风险具有可控性。而目前并没有相关具体监管政策的实施,因此完善监管体系变得尤为重要。政府应把握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特点,创新监管体系,更新法律手段,在不妨碍其积极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好政府职能作用,促进数字经济监管体系的完善。

 (二)推出制度创新机制 我国应通过战略创新手段及企业强大的创新能力推动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强化数字经济的战略引领地位,加快转型升级,将数字经济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要借助疫情时代该产业的发展优势以及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趋向,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抢占优势地位,使之变成公众常态化的日常生活所需。此外,要不断建设好基础设施,为后疫情时代的数字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实力与国际地位,并借此推动数字经济的全球化,以达到互惠共赢的战略目标。

 (三)加强技术研究力度 后疫情时代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其发展也会促进多个产业的发展,如 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各个产业的发展也反向推动数字经济的进步,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些也会为数字经济研究领域带来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只有做好科研工作,才会为我国数字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带来数字经济领域新的产品与功能,便利我国居民的生活,将其变为常态化工具。

 (四)高质量推动新基建

 2020 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出现在了中国各省市公布的未来项目投资计划中,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崭露头角。因此,我国应把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技术升级的整合机制提升到后疫情时代的战略地位,使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下一阶段全国各省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推动各省市技术创新开放化合作,建立数字产业创新科技合作体系,逐步升级完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

 何诚颖,闻岳春,常雅丽,耿晓旭.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测度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37(5):3-22. [2]

 李心婳.共享时代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与对策[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2):91. [3]

 宋玉章,吴智勇,刘继红.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5):1-3. [4]

 周蓉蓉.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基于国际经验的考察[J].西南金融,2020,(4):90-96. [5]

 王鸥.数字经济的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2020,(6):189-190. [6]

 刘双.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2):78. [7]

 汪阳洁,唐湘博,陈晓红.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及应对策略[J].科研管理,2020,41(6):157-171. [8]

 赵鹏.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新机遇与建议[J].浙江经济,2020,(5):32-35. [9]

 覃洁贞,吴金艳,庞嘉宜,梁瑜静.数字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以广西南宁市为例[J].改革与战略,2020,36(7):66-72.

推荐访问:观后感 发展趋势 时期 数字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