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小学一年级美术湘教版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一年级美术湘教版教案7篇一
人类的创造体现在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上。儿童虽然不具有改造物质世界的主动性,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都融于情感驱使的富有乐趣的活动之中。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以自由的心态放松着自己的思维,以无拘无束的行动为大胆地创造,感受着无尽的愉悦和满足。具有深远意义的是,这些活动和自由的玩乐就是创造精神的萌芽。学前时期,儿童就喜欢玩转转儿。无庸置疑,本节课是儿童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教师的任务是让儿童在转转儿的玩乐中感受制作的乐趣,寻找图形和色彩混合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了解转转儿玩具的原理,掌握制作的反复法,并能独立操作。培养儿童动脑想、动手表现的能力和兴趣,并养成爱创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转转儿的制作方法和游戏方法。
难点:圆的剪制;
转转儿中间部位的制作,组织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制作,形成积极参与的游戏氛围。
四、教学准备:
师:转转儿几个,剪刀,胶水,卡纸,纽扣等制作工具。
生:剪刀,胶水,卡纸,纽扣,线等
五、教学过程:
1、活动的准备:
教师和学生充分准备活动工具。教师课前提醒学生在准备剪刀等工具的时候,要注意它们的安全性,准备儿童专用剪刀,并存放、保管好自己的圆规,特别注意圆规的尖部。
2、活动的导入:
师:小朋友们都玩过转转儿的游戏吧?(教师取出转转儿然后旋转起来,激发儿童兴趣。)
3、活动的尝试:
a、教师知道儿童将纽扣穿起来,绳线的两头打结。
b、教师知道儿童尝试让纽扣转起来。
4、活动的发展:
a、师:纽扣太小,如果添上卡纸,再纸上画上美丽的颜色,转起来就会有梦幻般绚丽的色彩出现。
b、看教师的范作,激发兴趣。
c、初步研究、了解制作方法。讨论并掌握制作方法。
转盘的制作:圆规画园——-剪出圆形——-给转盘涂上漂亮的颜色——-确定圆
(1)心——-将纽扣粘在圆形卡纸的正中间——-用针穿孔——-穿线并打结——-尝试旋转。
(2)注意事项:圆心旁边的两个相对应饿点不能距离圆心太远,大致和纽扣的两个对应的孔距离差不多。
d、学生尝试制作。学生利用自己的工具制作转转儿,并在转转儿上涂上漂亮的颜色。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同学合作完成。
5、活动的延伸:
a、试者让转转儿转起来。
b、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和材料制作转转儿?尝试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独到的发现。
c、游戏,相互欣赏交流。举办比赛,谁的转转儿旋转的时间最久,转起来最漂亮。
活动的收拾:
打扫卫生
小学一年级美术湘教版教案7篇二
1、在欣赏,讨论中感受各国民间玩具的特色。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本节课,提高学生对外国民间观光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用废旧材料仿作或创作一个玩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欣赏中国的民间玩具。
例:布头娃娃。泥工摇头老爷爷,舞龙灯。
2、揭题
中国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乡土气息、外国的民间玩具,呈现出异国的情趣,别看小小的民间玩具,它也体现着各国的审美特色。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民间玩具。
三、新授
1、欣赏例图。
活动鸟——(木)美国华丽的色彩,优美的造型,活动的头部和翅膀,既可以玩,又可以做为装饰较为实用。
木偶——(布、陶、线)德国。整个造型可爱,逼真,用的材料无毒无味形象不拘束于洋娃娃,活泼,可爱的丑娃娃,同样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大将军——(木)非洲尼日利亚,带有民族特点的古朴的造型,和别具一格的帽子,让男小朋友很喜爱,帽子上数把宝剑既可做装饰,又能做帽饰,也许能
出来玩耍,设计的十分巧妙。
活动鸡——(木)(日本)抓住鸡本性好斗的特点,表现的鸡很逼真,鸡身上的装饰图案,能够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这一美丽的造型不仅可以欣赏还能活动,玩一玩,让人们坐在家中,随时随地都能欣赏到斗鸡的场面,用手操作,让哪只鸡赢都可以是不是你也想玩一下子。
丰收神——(木毛、棉)北美印第:设计的很有特点,对称的装饰,方形的眼睛,都十分独到。
织物玩具——(绳、珠子)尼日利亚。平时我们只是跳绳,没想到用绳子也能塑造形象,从不同的发型,动作上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别具匠心的设计风格。
2、说一说外国民间玩具与中国民间玩具的异同。
同:都限有民族特色,都可玩,想像力都很丰富。
异:材料更为丰富,呈现出异同情趣。
3、能否用废旧材料做一民间玩具(讨论)
4、欣赏学生制作的玩具。
猫头鹰——报纸、线、硬纸板,突出了猫头鹰的大眼睛。
动物玩具——能拉,用易拉罐
废纸、纸盒制作很有趣。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用废旧材仿做或创作一个玩具,没有材料的同学可用画笔画例图。要求:
1、形象生动,可玩、可赏
2、大小适中,可同座位或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五、同学们练习,老师辅导。
六、评价
1、欣赏同学们制作的玩具。
a、请同学们自己上台介绍。
b、请1-2位学生玩。
2、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勇于创新,具有别致、新颖、有特色的玩具,才会使更多的人喜欢。
小学一年级美术湘教版教案7篇三
本课在第七课初步使用剪刀的基础上再次使用剪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简单的几何形体的剪制,培养纸工制作概念。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接触了书签;
通过自由的制作、使用书签,学生可以理解书签在阅读、学习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感知美、接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2、通过多书签的观察,了解书签的作用和形状,尝试利用剪贴绘画等手段和纸张、笔、各种废旧材料等媒材自由制作和表现。
重难点:通过了解俄和欣赏,尝试用各种媒材大胆、自由的制作书签;
巧妙的构思并安排构图,作品的表现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和个性化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书签范作若干,纸张以及剪刀等。
学生:卡纸、剪刀、细绳、胶棒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步了解书签。
1、整理课前准备的书签,分组分类进行简单的归纳。
2、小组讨论,总结研究成果。
(1)书签的作用:放在书本中为阅读和学习及工作提供方便,陶冶情操,表现个性化的智慧,收藏等。
(2)书签的形状:主要是长方形,也有圆形、心形、菱形、扇形和其他形状。
(3)书签的材质:多为纸质、也有羽毛、叶脉、竹片、香木片、金属、塑料等。
(4)书签的内容:人物、动物、植物等。
(5)表现的手法:绘画、制作、综合运用等。
(6)存在的形式:单幅独立存在,成套成组等
(7)书签大多有一根绳签。
3、学生观察、讨论、研究、表述,教师适当提示、总结。
二、欣赏激趣。
1、请学生介绍有代表性的书签。
2、展示欣赏书签,了解内容和形状及制作手法。
三、探讨制作方法。
1、教师提示。
(1)先剪制书签的形状,再表现书签的内容。
(2)先表现书签的内容,再依据表现的内容剪出书签的形状。
2、想一想自己要设计的内容和,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式,注意书签形状和表现内容的和谐。
3、充分引导学生想象和讨论。
4、剪法指导。
5、细绳的穿法。
四、尝试制作。
1、学生制作,画面的表现形式以绘画为主。
2、注意画面的形式美感。
五、展示评价。
1、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创意。
2、相互评价,各抒己见。
3、将自己做的书签放在书本里感受一下。
六、教师总结。
对学生的作品给与肯定,并让学生做下一节的准备。
第二课时
一、欣赏和感受。
将收集的各种媒材制作的书签分到各组,进行欣赏和交流,感受到制作之美。
二、讨论和研究。
1、小组讨论,这些书签的制作方法有什么特点,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和材料
制作书签。
2、初步考虑,利用手边现有的工具和材料可以制作什么形式的书签。
三、制作方法探讨。
1、剪纸、撕纸粘贴。先构思简单的形状,形状不能大于书签的外形,然后,剪纸或者撕纸,贴在书签上。
2、其他材料的制作。巧妙运用媒材,如绒线,废旧布条的运用,树叶贴画等。
3、相互讨论制作方法。
四、学生尝试制作。
1、大胆构思,用手边的材料反复摆放。
2、认真制作。
五、展览交流。
1、相互交流、评价。
2、互赠书签。
小学一年级美术湘教版教案7篇四
通过各民族和古代部落、现代建筑的壁画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表达巨幅作品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画面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锻炼学生毅力;
培养学生绘画兴趣,享受绘画和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欣赏图片资料时,观察需要仔细,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大胆的表现,展示自己。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若干。学生绘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活动
(1)准备活动环境。
(2)师:有了人类就有了艺术。远古时代,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在极不安全的恶劣的环境中。但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他们还用自己发现和创造的工具在岩石和洞穴的石壁上表现自己的生活,展示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
求,自己的渴望。被称为东方天书的江苏连云港将军崖上,留着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石头磨出的子午线和当时人们活动的情景;
徐州出土的众多的画像砖,是汉代的先祖们活动、生活的缩影和对佛教的崇拜。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回到远古时代,去寻找我们的祖先们留下的生活和艺术的痕迹。
2、展开活动
(1)儿童自己欣赏书上的图片,感受画面形式和场面,初步理解作品内容。
(2)儿童用自己的理解说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岩石和壁画,让学生观看、感受和进一步理解,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a、画面的共同特点:尺幅较大,概括性强,自由奔放,描写的景物和当时的生活有关,有震撼人的形式美感。
b、画面的由来:劳动记事,图腾,宗教或信仰崇拜的巫术,表达感情、游戏、自娱、狩猎、抗击自然灾害等方面的。
c、重点了解一些有广泛影响或个性特点的作品:
尼沃洞穴中带箭的野牛和印第安人的带箭的美洲狮形象,常常被人类学家们用来说明旧石器时代岩画起源于巫术的典型例子,“他们非常喜欢用这类人工制品去仿造他们梦寐以求的猎物”。
d、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原始社会岩画,用石头磨画而成,刻画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
e、八千年前非洲原始人在洞穴岩壁上的人物活动图,人物和动物形象栩栩如生。
f、敦煌壁画,记载着很多本身经卷故事,著称于世界。
(1)猜一猜:南美洲高原上许多巨大的画,它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画的?为什么要画?画的是什么?
(2)壁画等巨幅绘画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a、商业宣传广告。
b、装饰生活环境,
c、人们自娱自乐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巨幅绘画作品,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效果。互相讨论,表述。
第二课时:
1、分享活动
(1)教师组织儿童分组,安排场地、准备巨幅绘画创作的材料。
(2)教师和学生共同商量绘画表现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参考:
a:小组表现同一个主题,先集体构思,再分配具体任务到个人,一起表达。
小组里每个人都自由发挥,看看组合到一起回形成什么样的画面。
(3)老师提醒注意事项:
a:鼓励儿童大胆涂抹,不要受约束,尽情表现自己的想法。
b:提醒儿童注意色彩的搭配,让画面有流动感。
c:提醒儿童在墙壁绘画时,如果站在凳子上要注意安全。
d:提醒儿童注意环境卫生的保护。
e:相互友好合作,互相支持。
(4)学生分头活动。
a:墙壁绘画。
b:大纸上绘画。
c:地面绘画。
(5)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不怕苦和累,坚持到底,并协助学生完成美术活动。
2、延伸活动
(1)展示创作的作品,并说说自己的创意和构思。
(2)相互欣赏,相互评价,相互讨论。
(3)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的表现。
(4)拍照留念
3、收拾活动
整理工具,打扫卫生。
小学一年级美术湘教版教案7篇五
1、了解学习指印、手印画,展开想象,进行适当添画。
2、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和造型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情感。
3、在有意无意的拓印中,从不同角度对于手指印进行联想添画。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放松地玩,在玩中掌握手印、指印及随形联想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印的形状,大胆地联想、大胆地变化、大胆地表现。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颜料、彩笔、大号排笔、水粉笔、甘油、布、水桶、大张白纸、彩色纸等。
六、教学过程
导入
1、谜语:
两棵小树十个叉,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学生猜谜,揭示答案——小手。
2、做“拍手游戏”。
课件:拍手歌。(出示歌词)带着孩子们一起拍手一起唱。
3、师:我们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说说我们的小手都能干些什么呢?(与生活结合)。
生:写字、做事、吃饭拿筷子、弹钢琴等等。
师:“手”的用处可真大啊!那我们来观察一下我们的小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发展阶段
1、观察讨论:观察自己的手心、手指,自己发现手的纹理变化。
2、与同学们比一比,一样不一样。
(1)掌心的纹理
(2)手指的罗纹
教师示范:
(准备):一张大白纸贴在黑板上,请孩子选出2种喜欢的颜色。
用排笔蘸上颜料在自己的手上涂色。先涂左手,然后把手压在大白纸上,再用右手涂上颜色,压在白纸上。
师:看老师印了2个手印,你们想不想也尝试一下呢?
生:想。(开始动手)。同桌合作。
3、学生尝试练习。师巡视,指导。
4、添画(教师示范,先洗净手再用彩笔添画、或者直接用手代替笔选择手印或指印添画)。
师:老师添了几笔,手印变成了孔雀,你们来想象一下,你们能把它们变成什么呢?
学生想象。
学生作业(给自己刚才印的手印添画)。
师巡视,指导。
小结:
小学一年级美术湘教版教案7篇六
1、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
2、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形练习。
3、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重点:多种水墨语言的掌握。
难点:感受水墨的墨韵之美,墨色浓淡与水分的掌握。
三、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兼毫笔)中楷一支、调墨盘、墨汁、洗笔桶、抹布、树叶、绳子、棉签、报纸等物品
(教师)课件、水彩和水墨画作各一幅、8开宣纸两张
四、教学过程
1、认识水墨画。
(1)课件欣赏: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片段。
(2)课件展示:其中一个截取画面与以同一画面为内容的水粉(或水彩、油画棒)画,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思考:
①比较水彩、水墨画的不同之处。
②猜猜使用的材料有何不同,并说说对画面上的色彩、纹理变化的感觉。
(3)揭题:这堂课,我们也用这些工具材料来玩玩水墨游戏好吗?
2、动手来练笔。
(1)课件展示:近现代水墨名家作品(齐白石、吴冠中等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水墨的各种变化,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水墨用具并示范用具摆放以及执笔、运笔方法。
(3)学生进行点、线条练习:控制点的大小,描绘出直、折、曲等线条变化。
(4)学生进行浓淡练习。
(5)观察自己所练习的情形,并发表感想。
3、尽情玩花样。
(1)在另一张画纸上,先用线条在画面上做交叉分格状。
(2)分别在每个空格内做各种点、线、浓淡干湿的水墨游戏。
4、尝试新方法。
(1)教师将各种特殊技法的示范图例张贴于黑板上,并请学生猜猜是以何种方法制造出来的。
(2)教师介绍并示范几种技法。
(3)小组讨论还有什么新方法能画出这些效果。
鼓励学生将生活周遭所可能运用之物品,拿来加以实验。
(4)教师逐一检视每位学生的操作过程,并引导其作更多的尝试,使其明白创造的可能性是极多的。
(5)收拾用具。
5、分享水墨经验。
小学一年级美术湘教版教案7篇七
本课在整个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所涉及的学习领域极其宽泛,教学的系统性、层次性较强,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素质培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是值得深入研究和精心施教的一堂好课。本课教学的连续性、条理性、综合性很强,能够充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要义。本课与学生身心特点相融,与美术语言相通,凸现课标精神。本课与其他同类课题存在着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同之处是本课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较强,是一个“面”化的教学体,而其他课是“点”化的活紧密联系,以人为本,以我为美,生活的我就是没的塑造者,与自然存在着共舞、共生、协调等关系;
与儿童的精神世界存在着认识自己、塑造自己、发展自己的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自己,进而实现美化自己的目的。本课在情意领域上,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尝试欲,能够通过自己、做自己、雕自己提高自信心,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己,能够运用较好的美术语言表现自我形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难点:初步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比例关系,把握人物的形态特征,能够运用生活媒材进行恰当的表现。实现情趣化、个性化的绘画表现;
掌握一定的手工制作方法;
能够尝试性地运用立体手法创造性塑造人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
师:范作、测量工具、小镜子、照相机、制作工具及材料等。
生:制作工具及材料、照片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发现自己。
教师可在班级向同学们描述一个特征鲜明的学生形象,让大家猜,这位同学自然地发现“这就是我呀”!
出示课题,引导观察。
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魅力”所在(特征),可与同学交流观察结果,互相提出看法。
探讨比例,学会方法。
教师可让学生开展实验性的“比例游戏活动”,可把头作为身高的比例单位,把眼作为面部的比例单位,同学之间进行测量,并写出活动报告(强调安全教育)。在掌握比例关系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自己的特征和比例,
运用画笔进行大胆的表现,并尝试性地运用各种绘画表现方法。
作画过程,互评互进。
引导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以自己为中心,结合同组的同学的意见,完善画面的形象。建议学生给自己重新设计发式和服饰。同学之间的互评,不够使每位同学更准确地表达特征,情趣更浓厚。
课后拓展,初步感知。
教师可让学生把描绘自己形象的画面放在面前,进行趣味性评价。让学生课后收集制作材料和观察自己的照片、录象等来发现自己的特征。
第二课时
组织教学,展示作品。
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备的制作材料放好。欣赏几幅有特色的情趣作品,给予学生启发。
启发想象,学会方法。
启发学生想象,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材料才能使画面有立体效果?学生答出运用手工制作方法和运用纸、布等材料制作。
欣赏范作,探究学法。
教师出示几件不同材料制作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欣赏,学生通过看、摸、拆、拼、想等探究性学习,基本掌握了制作方法,并能够根据自己所带的材料设计“我”的形象。
合作探究,个性制作。
同组之间互相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制*好,初步确定制作方案。学生进行制作,同组同学之间互提建议,特别是形象特征上和情趣上给予帮助。
开展游戏,情趣评价。
在学生制作好以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制作好的作品放在面前,同学之间进行“请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提倡情趣性评价方式,指出作品的可取之处和存在问题,以便改善。
课后拓展,触摸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认真观察并能够触摸自己的头、面、身体等,初步感受自我形体结构的立体感,并准备制作塑型材料。
第三课时
欣赏导入,激发情趣。
教师出示几件有代表性的情趣化人物雕塑作品,让学生观察作品的形象特征、制作材料、形态情趣等,并让学生摸一摸,增强学生对立体作品的感知。
讲授方法,尝试制作。
教师讲解立体塑型的初步方法,如:搓、捏、盘、接、雕、刻等方法,特别是人物姿态的拼接和制作过程的流程图,应讲清、讲明。学生尝试运用制作方法,同学之间可交流讨论,试验出其他制作方法。
合作探索,制作作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生自己能够尝试性地摆出个性化的动作和神态,同学之间观察、审美,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可用笔把动态画出,用数码相机拍摄学生的照片进行播放、评点。学生有了个性化的表象内容,同学之间相互切磋,运用适合自己的媒材进行制作,可用黏土、泡沫块等
可塑材料进行雕制。提倡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互相评点,完善作品。*游戏评价,凸现自我。
教师与同学一起开展“这是我的abc”游戏,小组之间进行展评。
a、自画像。
b、自我形象手工。
c、自我情趣雕塑。师生互评,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奖励,形成一种和谐向上的游戏与评价氛围。
课后拓展,布置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