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事迹材料> 正文

2023年最新医生个人事迹合集(全文完整)

益聚文秘网 发表于2022-12-20 16:20: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最新医生个人事迹合集(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最新医生个人事迹合集(全文完整)

一个医生,只要活着,就不能忘记伤病员。那么,关于最新医生个人事迹该怎么写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最新医生个人事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新医生个人事迹篇1

他出生在医学世家,耳濡目染,从小就希望长大成为一名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见到了各种病人的疾苦,高考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医学院学生,在五年的医学生涯中,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实习的时候,多次受带教老师表扬。20__年7月他来到了__市中医院开启人生的新篇,跨入了职场生涯。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14年的医生生涯,他勤奋工作,始终以科学的态度信服别人,以崇高的医德塑造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热心服务病人。

工作以来,没有完整的节假日,只要医院需要,不分白天黑夜,只要病人需要,风雨无阻。把苦、累、脏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他曾经持续给一位没有心跳呼吸的病人按压一个多小时,只是源于对职业的执着和对生命的敬畏,不想如此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有时遇危重病人,他以院为家,一夜一夜的守护,直到病人转危为安。曾经有一次千辛万苦把病人抢救成功准备出院,病人却因其他疾病突然死亡,但是患者家属还是非常感谢他,因为家属能感觉到他的坚持不放弃,这是对生命最高的尊重。“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待患者如亲人。”简单的话语却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职业操守的人才能做到。

20__年,他在__省人民医院进修呼吸内科,1年的进修时间中他刻苦学习、虚心请教,深受黄茂主任的赞赏。回到医院后参加了数十次呼吸危重病人的抢救及会诊,把一个个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与同事们一起开启了医院呼吸危重病人抢救的新纪元。与张晓东医生一起开展了气管镜的检查与治疗,提高了医院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在内二科工作,虽然他的专业是呼吸内科,但他们科是综合内科,什么样的内科病人都有,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他一直坚持不断学习,主动请教。14年的坚持,不为什么,只因为病人以命相托,他要以心相对。在本科室同级别的医生中,他始终病人最多,服务最好。病人多,事情就多,除了外出学习,长年累月坚持早晚查房,了解病人病情,以便拿出最好的治疗方案。对病区急危重病人的诊治能做到随叫随到,对院内急危重病人的会诊也同样如此。一周工作时间70小时以上成为常态化。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病人送红包的情况,他一概婉言谢绝,实在推不掉的就悄悄的给病人存在账户上。

作为一名医生,他深深懂得敬业精神至关重要。敬业就是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全力为病人解除痛苦;就是要对工作精益求精,对患者极端负责;就是要关爱病人,甘于奉献。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选择了神圣,选择了伟大,选择了高尚,选择了奉献。

最新医生个人事迹篇2

王妙芳,女,1952年生,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仙岩村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仙岩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王妙芳在山区基层卫生战线工作40年(截至20__年),20__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社区责任医生”,20__年被评为第三届“感动余杭”人物。

30日,杭州市卫生系统举行王妙芳先进事迹报告会。王妙芳也出席了报告会,她用百丈口音讲道:我做的是非常平常的事,社会各界却给了这么高的荣誉,真有点担当不起。我今年60多了,但只要乡亲们需要我,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市卫生局领导,局直属各单位、各区、县(市)卫生局(社发局)主要负责人、党办主任,职工代表,直管医院负责人共3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王妙芳是百丈镇仙岩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40年来她坚守在一个小山村,用自己的技术和热情帮村民解除病痛。她把病人当邻里、当朋友、当亲人,成了当地村民不可缺少的大好人。7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王妙芳的事迹。患者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被村民需要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王妙芳这种质朴的幸福观,引起了全区、全市甚至全省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省市领导黄__、徐立毅纷纷作出批示。区、市卫生局先后作出决定,号召卫生系统向王妙芳学习。

报告会由区五院赵玲主讲,百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白洪斌和员工王刚领、王妙芳的儿子林峰、仙岩村村民李萍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描绘了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的下属、同事、母亲和阿姨,讲述了一个个朴实感人的故事。

杭州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滕建荣一见到王妙芳,就握着她的手连说“向你学习”,他说,你的先进事迹,事实上就是乡亲们对你的口碑,这是你的光荣,也是卫生系统的光荣,对此,你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他表示,下一步全市卫生系统将进一步加强对王妙芳事迹的学习和她这种朴素价值观的宣扬,学习她扎根基层、不计名利的高尚情怀,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的职业素养和情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从而鼓励鼓舞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投身医疗卫生的神圣事业。

崇贤街道掀起一股“王妙芳”热

日前,崇贤街道党工委组织机关干部、村(社区)负责人、崇贤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一起参加王妙芳先进事迹报告会。

来自崇贤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沈掌富在听完报告后表示:听了王医生的事迹,深受鼓舞,作为一名“赤脚医生”,本人有着与王妙芳一样的经历,要以王妙芳为榜样,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解除病人痛苦,体现自身价值。据了解,崇贤街道党工委举办的王妙芳先进事迹报告会,掀起了学习王妙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的高潮,街道党工委要求全体机关干部联系实际,谈认识,找差距,在推进崇贤新城项目建设中尽心尽责,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献计献策,在创新社会管理上有新突破。

百丈镇以王妙芳精神激励工作热情

近日,百丈镇计生办组织了各村(社区)计生干部,开展主题为“学习王妙芳同志先进事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座谈会。近来,百丈镇各部门纷纷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王妙芳同志先进事迹,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工作热情和创业动力。参加座谈会的计生干部,纷纷畅谈学习王妙芳同志的体会,大家都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仙岩村计生服务员谈到,自己和王妙芳同是一个村的村民,作为年轻一代,着重在四个方面学习王妙芳同志的精神。一是要有责任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二是要甘于平凡,脚踏实地;三是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学习的表率;四是要不断开拓创新,营造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氛围。

最新医生个人事迹篇3

今年疫情发生后,33团医院护士__毫不犹豫地自愿报名去医学观察点工作,用自己的专业医学知识做好防控工作,用温情温暖被隔离人员的心。__是医院护士,有32年的护理工作经验。当时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刚启动,__全力协助观察点负责人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区域进行布防,合理设置清洁区、隔离区、安全区等,短短两天时间工作局面迅速打开。

首批进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9名被隔离人员中,有一名探亲返乡人员测量体温时有37.8℃,并伴有咳嗽。这样紧张的气氛下有的同志心生畏惧。这时,__果断站了出来,对观察点负责人说:“我是党员让我来干。给留观人员查验体温、排查登记、消毒治疗我比较熟悉,虽然面临风险,但我是医务工作者,必须担起这份责任。”

每天要对各个区域的消毒液进行配置,对被隔离人员一日三次体温检测、登记、上报;
隔离区每日三次消毒,被隔离房间每日一次消毒并登记;
对各类垃圾进行收集、消毒、转交、记录;
对解除隔离人员房间进行终末消毒,被褥进行更换打包消毒;
为隔离区送一日三餐……工作期间需要穿着二级防护服、佩戴护目镜,完成一个又一个工作任务后,__浑身早已被汗水浸透。而这身防护服一穿就是5个多小时,不能排便、不能喝水……这一干就是69天。

为更好地为隔离人员服务,__建立隔离人员微信群,在群里疏导和消除隔离人员的紧张情绪,不厌其烦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通过自己的耐心和爱心,让隔离人员感受到温暖。隔离人员走了一批又一批,而她却没有回过一次家,家里的孩子、丈夫、母亲都是她埋在心底深深的牵挂。

__的母亲陈吉花今年76岁,身患糖尿病和多发性腔隙性脑梗。但上了抗“疫”战场,忠孝不能两全。她每天24小时轮流值班,有家不能回,但她从不说苦,把对家人的愧疚深埋心底。但她给予隔离人员最温馨的服务、最周到的照顾,让隔离人员真切感受到了来自白衣天使的温暖。

观察点自1月25日启用以来,相继收住隔离人员58人,通过科学管理、规范运行,她们圆满完成了任务。

最新医生个人事迹篇4

33团医院的__是发热门诊医生。二十多年来,为33团团内的职工、群众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基层医疗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7年前,抗击非典疫情,她勇敢地站在基层的第一线;
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来袭,1月24日春节值完班,来不及和家人团聚,又投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

作为33团防控新冠肺炎的门户,发热门诊的职责就是为团场职工、群众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她事无巨细,均亲力亲为,不仅要配合团医院、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各项落实应急预案职能,实现全院疫情防控工作无缝对接,还要严格执行新冠肺炎各项诊疗方案,依法、科学、有序、高效落实各项防控流程和措施。根据外省回团的人员仔细询问往来路径、密切接触情况、与疫区的往来情况及与疑似病例的接触情况,对发热人员的流行病学调查仔细认真的询问相关情况,对疑似患者及时报告、隔离,对外省回团人员及发热人员的数据采集、病史情况分析、报表及汇总每天准时上报上级防控部门,为33团防控领导小组提供准确的防控数据和下一步的工作决策提供翔实的数据信息。

在突发疫情应急工作中,病例的接收、上报是核心内容,疑似病例、发热病例随时都可能出现,接到病人后,2小时之内上报,为了保证信息上报的及时准确,不出现纰漏,她在疫情期间吃住在医院,不仅按照国家卫健委要求严格自我防护,还督促发热门诊同事按国家卫健委的严格要求做好防护措施,确保抗疫工作中的零感染。

在这场全国性的疫情防控战役中,她没有丝毫退缩,虚心向同事及科主任请教,利用碎片时间记录并查阅相关资料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__医生认真学习国家卫健委不断更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不断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能力,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提高。

她以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高度责任感,以最严格的责任落实,最有力的防控救治,为最终夺取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胜利默默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

最新医生个人事迹篇5

这次新冠疫情的爆发,让我们每个医务人员都意识到,这是一场难打但必须要打的“战疫”。在我工作之前,自己也看过世界各地有关其他疫情的新闻,总觉得离自己很远,学护理专业的我对此了解也不是很深,直到这次疫情开始,我已转防疫科室工作了几年,对此也有了新的认识,更觉得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医务人员的责任,我们的使命就是捍卫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我院成立了发热门诊,身为发热门诊的一员,我的职责主要是:负责接送转运病人,对发热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采样,每次接送病人看到他们慌张的神情,我都深深感觉到自己的责任,我的同事有的负责隔离病房,有的在集中隔离点一待就是几个月,有的负责对发热病人进行检查,有的对发热门诊各个布局和需要的材料进行调整及整理,有的在学校一直驻守,在院长的统一指挥下,每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虽然我们都几个月没有回家,虽然我们很少跟家人见面,虽然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但医院就是我们的家,不见家人更是为了他们的安全,与病毒的斗争中我们在与时间赛跑,在我的同事身上,我看到了许多感人的事,隔离点上的同事,他们每天都在超负荷的工作,每天做同样的事,非常枯燥,他们没有一句怨言,眼泪都是自己偷偷的擦,给我们表现出自己没事,精神饱满的状态,让我不禁感动,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我的这些同事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为大家舍小家,有人说,医务人员是白衣天使,你们的职业是神圣的,我想说,每一个工作都是不平凡的,只是我们的职业性质有所不同,我们面对的是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都是我们的工作职责,我们应该做的。

在这段难忘的日子里,很感谢院领导的培养和同事们的认同和支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倍努力。每一个工作都需要一种态度,每个岗位都需要一种责任,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更是如此,疫情面前,毫不退缩、勇担职责、践行使命、保障广大职工群众的健康安全

推荐访问:合集 事迹 医生 最新医生个人事迹合集 最新医生个人事迹5篇 医生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