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心得10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心得
22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读后心得近日,《求是》杂志第 13 期刊发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讲话强调推动全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党史学习教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真正做到以学促做、知行合一,更加坚定自觉地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廉洁意识、牢记使命担当,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路上行稳致远,让党史学习教育始终“在状态”。
做理想信念的守护者,永续“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信仰。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百年栉风沐雨,中国共产党愈加坚韧辉煌,靠的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心。革命先烈用“砍头不要紧”的敢于牺牲精神换来共产主义“真理”的熠熠生辉。身处山河锦绣的和平年代,党员干部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延续忠诚于党的坚定理想信念,做到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知之,在百年党史中看到初心闪耀;信之,在实践
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行之,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实现个人价值。无论顺境或逆境,都要经得起考验、坚贞不渝,把坚定理想信念当做终身课题,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永远信党爱党忠诚于党,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向前推进。
做清正廉洁的示范者,永续“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尚品德。清正廉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每一位共产党员与生俱来的价值取向。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中央八项规定”,外部的民主监督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起廉洁、反腐的鲜艳旗帜,将克己奉公的品质融入血脉之中,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做清正廉洁的表率者,要做到以先辈先烈为镜、以反面典型为戒,初心不改、志向不移、本色不变,在学深细悟中为灵魂“补钙”、为品德“提纯”。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信念和言行,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崇高品质和求真、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做民生福祉的 力行者,永续“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使命担当。干事担当,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百年党史中涌现的无数英雄儿女,用身躯制服井喷的“铁人”王进喜、绝壁修渠的当代“愚公”黄大发以及倒在基层一线的扶贫“战士”黄文秀都将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勇于担当、
攻坚拔寨,真正做到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党员干部的担当与否直接影响为民办实事的实际效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拒绝做“老好人”“太平官”“墙头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个人政绩的最大印证,以“钉钉子”的实干精神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迈气概,过一山再登一峰、跨一沟再越一壑,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2022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读后心得
7 月 1 日出版的第 13 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讲话指出,“我们要在继续抓好落实。推动全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不仅是一部光荣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在平常,读懂悟透百年党史,不断从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奋进智慧和力量。
。
“以史为鉴”抓在经常,以如饥似渴的冲劲勤学习。“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党史作为我们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真实记录,是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用血泪铸成的“百科全书”,其内涵丰富,包罗万象,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党员干部必须把党的历史经验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用以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增强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古语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同样的,学好党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将之当作终生学习的科目,反复学,深刻地理解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把握历史规律、汲取真理力量,读懂“从哪里来”的初心,明确“走向何方”的路标,增强践行初心使命的自觉,在党史中追溯理论发展、感悟信仰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发扬斗争精神,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
“服务群众”做在平常,以持之以恒的韧劲办实事。“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百年党史,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也是一部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历史。我们党员干部要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运用到为民服务的实践中,要以有没有提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的本领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实际成效,坚决杜绝说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来“花拳绣腿”,学习党史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的现象,要清楚地认识到为人民服务不是出台一项政策、搞一次活动、干一件实事就可以结束的,要把为民之功下在平常,服务做在平时,不能一曝十寒,更不能放之任之。要循着群众路线的脉络,从“学一学”党史深入到“干一干”实事,把学史所悟写在为民办实事的点滴中,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坚守初心”融入日常,以开拓创新的拼劲谱新篇。“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是为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贵在知行合一、关键在有效。百年党史,记录着革命先辈的生活轨迹,凝结着艰苦卓绝的牺牲奉献,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新征程面对新挑战,更需要学好用好精神营养,传承红色基因,传递精神力量,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激励感召一代
代共产党人在新时代长征路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我们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永葆奋斗激情,勇于开拓创新,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把学习党史与谋划工作、推动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甘当攻城拔寨的实践者和开拓者,勇于挺身迎难,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育先机、开新局,一起向未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读后心得
近日,《求是》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这篇重要讲话闪耀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智慧和光芒,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我们要认真学
习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章,深入领悟精髓要义,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汲取奋勇前行的“密码”,启航新征程。
科学运用战略策略,让“群众满意”。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古人云:“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一百年来,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这是我们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在最基层的各方面工作中,虽然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但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有战略谋划、树立战略思维,还要有策略、有方法。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既要把方向、谋长远,又要抓好切入点、落脚点,面对基层群众的各方诉求,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科学运用战略策略,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让群众满意。
勇于推进自我革命,葆“青春活力”。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我们党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关键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国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党内仍然存在以权
谋私、钱权交易、贪污贿赂等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在基层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工作中的每一个小细节,秉公用权,时刻警醒,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
学懂弄通百年党史,解“急难愁盼”。百年党史是教科书,是最丰富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学懂弄通百年党史,坚定“历史自信”。广大党员干部要学懂弄通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学懂弄通党坚守初心使命的执着奋斗,学懂弄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学懂弄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最基层,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干部教育培训、党课学习、集中研讨等机会,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终身课,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新时代新征程,百年精神助远航。百年党史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懂弄通,从中汲取经验智慧,掌握“精神密码”,更好地指导工作,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基础着手,落实好每一项工作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篇二: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心得
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读后感7 月 1 日出版的第 13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讲话指出,推动全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党史学习无穷期。百年党史是一座精神富矿和智慧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大党员干部把学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常修课,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感悟思想伟力,持续筑牢信仰之基。
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党员要干部筑牢信仰之基、坚定理想信念,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党的创新理论,逐字逐句读、入脑入心学、由浅入深悟,从最权威最准确的原著中深刻领会其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切实以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人民凝聚起来,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实下去,在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前行道路、坚持昂扬奋斗中阔步向前。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革命年代抛头颅、洒热血,建设时期讲奉献、拼命干,改革大潮中涉险滩、闯新路……党的先驱们把马克思主义写在党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远大理想,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缔造了伟大建党精神。我们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弘扬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坚 持知行合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学在前、作表率,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同做好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把党史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学习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培训内容,引导党
员挤出时间学、联系实际学、创新方式学,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学思践悟融入日常,努力在学而思、学而悟、学而行上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努力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确保常学常新、常学常悟、常学常得。要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为党员干部“履职清单”,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办好千家万户的事。
篇三: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心得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心得体会7 月 1 日出版的第 13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讲话指出,推动全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格物致知,上下求索,理论联系实际就能举旗定向,把舵远航。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一次次求索,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始终坚定不移地选择正确的道路和方向,逐步把一个原本积贫积弱的国家引向富强之路。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理论品质,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当前要继续坚持思想理论创新,把握正确发展规律,找准胜利方向,不断把舵定航。
一直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得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今时今日,伟大的抗
疫斗争,又一次向我们展示了植根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所产生的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中国共产党领导带领人民铸就的众志成城、举国同心,命运与共的伟大精神,足以战胜一切前进道路上艰难险阻,不断行稳致远。
不忘初心,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就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延安整风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到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开启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百年风霜雪雨、大浪淘沙,正是勇于自我革命,造就了我们党最为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使我们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又多了一种独创性的答案,使我们党能够从最初的 50 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 9671.2 万名党员,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政党。新的时代,只要勇于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上勇于自我革命,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就能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与时俱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印证。坚持“党的领导”让我们能从容应对风险挑战,不断防范化解危机,让我们能历经千锤百炼仍朝气蓬勃,奋斗百年还风华正茂,让我们能为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交上合格的答卷。历峥嵘岁月,铸盛世荣光,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建立伟大功业,
铸就伟大精神,积累宝贵经验,定能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谱写更加壮美的篇章。
篇四: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心得
/p>录
《百年大党面对面》心得体会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
《百年大党面对面》心得体会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山河为证岁月为名(百年大党面对面)》的文章。《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自出版发行以来,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通过这本书中再一次回味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重温初心使命,更坚定奋楫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自信,在波澜壮阔的征途中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救亡图存点燃“星星之火”,镶刀锤头劈出“崭新世界”。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历史,尤其是不能忘记我们党的历史。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不忘党的百
年历史,才会始终清楚自己“姓什么”。小小红船点燃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井冈山上红旗高高飘扬,南昌起义打响反抗第一枪,五万里长征让工农革命的火焰越烧越旺,国民党反动派不会想到、侵略者们不会想到,“星星之火”能在神州大地上迅速燎原,镰刀锤头能劈开一个旧世界,让中华民族走向新生。迈入新时代,我们要时刻回望“来时路”,始终以身体力行践行在党旗照耀下所孕育的至臻信仰,继续保持革命斗争精神,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丹心辉映掀起“建设高潮”,披荆斩棘铸造“民族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面对新中国的一穷二白的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没有陷入迷茫,反而激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自信。从“一五计划”到“三大改造”,从“两弹一星”到“改革开放”,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奋发前进的充足干劲,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拼搏奋斗,历经艰难困苦,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创造“当惊世界殊”的辉煌成就,产生了“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等诸多具有代表性的伟大精神。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依然要不忘曾经箪路蓝缕的艰苦,继续传承发扬伟大的建设精神,阵厉奋发去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凝心聚力绘就“复兴宏图”,金风浩荡助推“巨轮远航,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
共产党用百年时间,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谱写出一部经典史册。百余年来我们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奋进的壮烈事迹,也见证了无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人民群众为党的伟大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前线需要什么,我们就送什么。”简单的话语背后,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和拥护。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从不迷失方向,从不怕吃苦受累,用劳动创造一个个辉煌成绩。当前我们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要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坚持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凝心聚力吹动民族巨轮前进的风帆,迎风破浪抵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
近日,我学习了《百年大党面对面》。这本论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遵循,梳理出为什么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要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为什么说“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等 13个重大问题。
再次读罢恢宏党史,我不禁思绪万千。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列举了三种人生境界,”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经新时代青年同样要达成“立”“求”“悟”三重境界,以“青春词话”大声答出新历史时期的时代命题。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重境界为“立”,在坚守内心中立定志向。古语云,“人无志不立。”个人志向需早立于青年之时,方可以把好人生的舵盘。“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是周恩来在留学远航途中立下的报国志向;“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陈祥榕卫国戍边牺牲前写下的报国志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青年成才之路上,唯有耐得住寂寞,时常反躬自省,方能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从而在困难考验中行稳致远。新时代青年要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传承红色基因,早立报效党和国家、服务人民群众之志,遵循百年党史的光辉足迹,时刻准备响应时代的号召。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重境界为“求”,在追求理想中一往无前。“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中华民族是始终有梦、勇于追梦的民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从嘉兴南湖上的一叶扁舟到而今的“复兴号”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是脚踏“奋斗路”的“追梦人”,“脱贫梦”“航天梦”“奥运梦”等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正在一代代党员干部的努力下变成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我们,“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年干部要勇于“啃最硬的骨头”,甘于投身最艰苦的环境,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开路架桥”的责任感、“功成有我”的使命感,在追梦路上干事成事,履职尽责。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重境界为“悟”,在反复探求中总结经验。“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青年干部有幸生逢伟大时代,在党的带领下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当反复探求“为什么要”“为什么能”,不断自问“我是谁”“为了谁”。从建党初期的 50 多名党员到而今拥有 9500 万名党员的百年大党,从隼路蓝缕的创业之路到如今政通人和的康庄大道,一代代革命先辈在学中悟,在悟中进,总结出一套宝贵丰富的工作经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青年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时俱进,共同为党和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笃行不怠、阵厉奋发。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多的历史,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业,成就了璀璨夺目的百年风华。刚刚出版的《百年大党面对面》聚焦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选取了 13个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回答,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了解党的历史,不断增强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一口气读完这本书,不仅为其呈现的党百年风华的恢宏映象而心潮澎湃,也为其叙述历史的学识风范所由衷敬佩,它确实称得上一本集“政治高度、思想深度、历史厚度、情感浓度”为一体的党史经典之作。
一部成功的史学著作,往往内蕴着不同寻常的才、学、识、德。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提出史才、史学、史识“三长”的观点,认为叙史不仅要有精深的写作才能和广博的历史知识,还要有统领两者的历史观点。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史德之说,强调写史要体现出高尚的道德标准。如果从史学著作的角度看,《百年大党面对面》可谓以“四长”良史的笔墨书写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从始至终贯穿充沛自然的情感流露,提笔落处都是对世事兴衰的哲学思考,俯首拾来皆成文采飞扬的韵律之美,读来似饮甘露、如沐春风,令人酣畅淋漓、激情壮怀、回味悠长。
。
一是这本书饱含着浓郁的政论情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的真理力量,也有强大的感情力量。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只有带着丰富、深刻、博大的感情去写作、去抒发,才能把那种深沉浓烈的情感表现出来,让人民在共鸣共情中受到感染,把对党的领导的认同从理性自觉润化为情感自发。《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不仅以纵论古今的宏大叙事、鞭辟入里的理论分析、实事求是的故事讲述,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程,而且以深厚热烈的感情抒发、感同身受的情感带入,展现了我们党为民族、国家、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境界,升华人们对党的性质宗旨、价值追求、奋斗历程的情感认同。翻开这本书,“向往你的向往,幸福你的幸福”“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热土一杯魂”“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我以我血荐轩辕”“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等感人至深的话语处处都是,读后让人直击心灵深处、戳到情感触点,使读者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二是这本书诠释了深厚的历史哲思。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著作的生命力所在。但凡流传久远、历久弥新的作品,其中必然蕴含着不朽的思想智慧和审美价值。
《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非常耐读,值得细细咀嚼,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不就事论事,而是揭示事物表象背后的深刻本质,分析社会运动蕴含的历史规律,做到既说其然更说其所以然。该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深刻阐释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促改革的客观规律,贯穿着“我是谁”“从何处来”“到哪里去”等本原问题的考察。比如,在第二章论述党的初心使命时,该书强调“建党为了谁、建党为什么,是对一个政党立党兴党强党最缘起的叩问,本质上揭示了政党安身立命之本和存亡发展之道”,进而论述党为了践行初心使命所作出的不懈牺牲和努力,说明“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人民的期望、没有辜负民族的重托”的历史结论。又如,在第十二章论述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时,强调这是关于建党目的、意义、价值的本原问题,必须时刻牢记于心、付之于行,持续奋斗、不懈奋斗,去创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辉煌。正是由于这本书深刻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才使它具有了不一般的厚重感和丰实感,留给读者许多值得反复琢磨的学理哲理道理。
三是这本书呈现出壮丽的复兴史诗。一百年来,饱经沧桑的
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尽艰险、千回百转,迎来了伟大复兴旭日东升的万丈曙光,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以小体量展现大历史,用190多页、12万余字的篇幅,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展示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辉煌历史和恢宏篇章。在问题选取上,该书 13章坚持总论和分论、全面和重点相结合,既有整体上的呈现也有阶段性的阐释,既有重大意义的论述也有历史经验的总结,既有对过往的深情回顾也有对前景的无限展望,全景式将百年党史铺陈开来,环环相扣、浑然天成;在写作视野上,该书站在历史和现实、中华民族和人类发展的坐标点上,循着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脉络,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我革命史;在呈现方式上,该书嵌入大量“知识通鉴”“史海钩沉”“今日史记”“党史一页”“问与答”“数说决议”等补充说明,增加了知识性和信息量。可以说,这本小书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是一部史诗般呈现百年辉煌党史、百年民族复兴史的精华版展览。
四是这本书内蕴着隽永的文学气韵。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与文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只有质与文双修,才能写出上乘的好文章。但要兼具二者不是件容易的事,“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读物这些年作出了有益的尝试。《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秉持这套
书一贯特点和风格,在理论阐释、问题意识、新闻视角上下足了功夫,特别是文学表达上更是炉火纯青、匠心独运。全书以清新明快的笔触叙述党史,把理论的严谨性与表述的生动性很好结合起来,可谓有质有文、丹青妙笔。书中大量引用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增加了全书的韵味和节律;广泛采用比喻、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读来不仅有理论的味道,也有艺术的美感;恰当使用当下流行语、网络热词,使文章很领风、很潮流。凡此种种,让这本严肃的理论历史著作如同优秀文学作品一样,不仅带给人触及灵魂的内容之美,也带来了赏心悦目的形式之美。
《百年大党面对面》读后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理论家刘 X 在《文心雕龙• 史传》中,提出史书撰写“三美”原则:文质相称之美、要约之美、整体之美,其核心要旨就是历史叙述中必须举要治繁、有血有肉、浑然一体,从而达到以史启智、以史鉴今的目的。近日出版的《百年大党面对面》,读来就有这种纵横裨阖的大格局、充塞天地的大气魄、汪洋恣肆的大才情。
历史之思,世纪回响。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人类民族复兴史上的一道奇观,其气势之壮阔、道路之曲折、历程之艰辛、影响之深远、精神之浩然,令人叹为观止、感慨系之。如何把握百年党史的鸿篇巨制,写出学识高远、大德弘道、文采斐然的大党“良史",使人们穿越时空隘道、走进历史深处,与一个百年
大党的每个历史风华相遇,感受她创造的伟大历史和卓越功勋,这对理论和史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件极富挑战而又很有意义的事。《百年大党面对面》深入历史其中,又跳出历史之外,为我们回顾历史、叙述历史树立了榜样,也为我们学习历史、致敬历史指引了方向。
一是回到历史原点,看清楚历史为何开始。历史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相统一的结果,但最终一定是必然的。这种历史必然性,是多种因素、多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呈现给人们的往往是纷繁复杂的表象。只有回到历史事件开始时的场景,才能准确、全面把握产生这种必然性的环境条件、力量消长和主动因素等,也才能看清楚历史事件与过去相比开端性的伟大意义。《百年大党面对面》开篇卷首语就把这种“回到原点”的历史自觉表达得十分充分,“汹涌澎湃的历史进程从哪里开始,力挽狂澜的时代先锋就从哪里出场”,迅速将读者拉回到一百年前旧中国的历史场景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历...
篇五: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心得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读后心得体会范文 7 篇 读《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心得体会(1)近日,《求是》杂志第 13 期刊发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讲话强调推动全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党史学习教育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真正做到以学促做、知行合一,更加坚定自觉地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廉洁意识、牢记使命担当,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路上行稳致远,让党史学习教育始终“在状态”。
做理想信念的守护者,永续“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信仰。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百年栉风沐雨,中国共产党愈加坚韧辉煌,靠的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心。革命先烈用“砍头不要紧”的敢于牺牲精神换来共产主义“真理”的熠熠生辉。身处山河锦绣的和平年代,党员干部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延续忠诚于党的坚定理想信念,做到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知之,在百年党史中看到
初心闪耀;信之,在实践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行之,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实现个人价值。无论顺境或逆境,都要经得起考验、坚贞不渝,把坚定理想信念当做终身课题,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永远信党爱党忠诚于党,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向前推进。
做清正廉洁的示范者,永续“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尚品德。清正廉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每一位共产党员与生俱来的价值取向。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中央八项规定“,外部的民主监督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起廉洁、反腐的鲜艳旗帜,将克己奉公的品质融入血脉之中,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做清正廉洁的表率者,要做到以先辈先烈为镜、以反面典型为戒,初心不改、志向不移、本色不变,在学深细悟中为灵魂“补钙”、为品德“提纯”。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信念和言行,勤惮“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崇高品质和求真、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做民生福祉的力行者,永续“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使命担当。干事担当,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百年党史中涌现的无数英雄儿女,用身躯制服井喷的“铁人”王进喜、绝壁修渠的当代“愚公”黄大发以及倒在基层一线的扶贫“战士”黄文秀都将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勇于担当、攻坚拔寨,真正做到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党员干部的担
当与否直接影响为民办实事的实际效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拒绝做“老好人”“太平官””墙头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个人政绩的最大印证,以“钉钉子”的实干精神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迈气概,过一山再登一峰、跨一沟再越一壑,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读《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心得体会(2)
7 月 1 日出版的第 13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文章中处处闪耀着哲学的智慧光芒。“一卷书雄百万兵,攻心为上胜攻城,蒋军一败如山倒,哲学尤输仰令名。”曾几何时,蒋介石和蒋经国的高级幕僚马壁为艾思奇作诗一首。一本《大众哲学》,宛若抛向饥荒大众的一张“干烧的大饼”,又可抵过百万雄兵。今天我们学哲学、用哲学,不妨从总书记的文章中追寻哲学的奥秘。
以“哲学尤输仰令名”之“敬畏心”抬头瞻仰历史经验。“哲学尤输仰令名”,一句话道出了胜败之间的敬畏感。胜者攻心为上,败者攻城为主。败者对胜者运用哲学的智慧与勇气,运筹帷幄与决胜千里,理应心存敬畏。我们也应怀一颗这样的敬畏
心,抬头瞻仰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从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行”,领悟实践发展的永无止境,决定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其科学性和真理性指引着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因此,我们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过程中,也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以“哲学尤输仰令名”之“谦逊心”迎头把握历史经验。
“哲学尤输仰令名”,除以惋惜之情道出历史上败者对哲学的敬畏感外,还提醒着鼎立于新时代风口浪尖的今人,要以更加谦逊的态度、虚怀若谷的品格,深刻把握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深刻把握这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党的百年历史,自觉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深刻把握这部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围绕中心任务不懈奋斗的党的百年历史,在工作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深刻把握这部勇于自我革命、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的党的百年历史,在各自岗位中善于以自我革命推动事业发展;深刻把握这部依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党的百年历史,认识到不会总结经验就不能开创未来。
以“哲学尤输仰令名”之“踏实心”低头运用历史经验。
“哲学尤输仰令名”,除带给我们对哲学的敬畏和谦逊感外,还激励我们要握紧历史经验接力棒,低头脚踏实地走好创造新的伟大实践道路上每一步。运用经验是总结经验的目的。历史经验
是写给今天的信。光会总结经验、提炼经验,却不能正确运用经验于现在和未来,不能让历史经验“活”在当下、为当下人民群众服务,那么经验就会沦为摆设、名不副实。经验虽生根于过去的土壤,但要让其随时代发展而发展,随事业前进而前进。若把经验比作老师,其授予我们更多的是“怎么看”“怎么办”的“渔”之方法而非“鱼”之表象。现在,我们也不能遇到事情就皆按以前路径来办,而要坚持实事求是,方能踏实地用好经验。
读《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心得体会(3)
7 月 1 日出版的第 13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讲话指出,推动全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格物致知,上下求索,理论联系实际就能举旗定向,把舵远航。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一次次求索,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始终坚定不移地选择正
确的道路和方向,逐步把一个原本积贫积弱的国家引向富强之路。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理论品质,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当前要继续坚持思想理论创新,把握正确发展规律,找准胜利方向,不断把舵定航。
一直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得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今时今日,伟大的抗疫斗争,又一次向我们展示了植根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所产生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中国共产党领导带领人民铸就的众志成城、举国同心,命运与共的伟大精神,足以战胜一切前进道路上艰难险阻,不断行稳致远。
不忘初心,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就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延安整风的“惩前嫌后、治病救人”,到毛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开启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百年风霜雪雨、大浪淘沙,正是勇于自我革命,造就了我们党最为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使我们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又多了一种独创性的答案,使我们党能够从最初的 50 多名党员发
展到今天的 9671.2 万名党员,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政党。新的时代,只要勇于在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上勇于自我革命,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就能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与时俱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印证。坚持“党的领导”让我们能从容应对风险挑战,不断防范化解危机,让我们能历经千锤百炼仍朝气蓬勃,奋斗百年还风华正茂,让我们能为中国之问、世界之间、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交上合格的答卷。历峥嵯岁月,铸盛世荣光,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建立伟大功业,铸就伟大精神,积累宝贵经验,定能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谱写更加壮美的篇章。
读《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心得体会(4)
近日,《求是》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这篇重要讲话闪耀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智慧和光芒,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章,深入领悟精髓要义,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汲取奋勇前行的“密码”,启航新征程。
科学运用战略策略,让“群众满意”。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古人云:“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一百年来,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这是我们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在最基层的各方面工作中,虽然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但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有战略谋划、树立战略思维,还要有策略、有方法。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既要把方向、谋长远,又要抓好切入点、落脚点,面对基层群众的各方诉求,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科学运用战略策略,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让群众满意。
勇于推进自我革命,葆“青春活力”。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我们党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关键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我国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党内仍然存在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贿赂等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在基层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工作中的每一个小细节,秉公用权,时刻警醒,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
力”。
学懂弄通百年党史,解“急难愁盼”。百年党史是教科书,是最丰富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学懂弄通百年党史,坚定“历史自信广大党员干部要学懂弄通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学懂弄通党坚守初心使命的执着奋斗,学懂弄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学懂弄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求,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最基层,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干部教育培训、党课学习、集中研讨等机会,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终身课,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新时代新征程,百年精神助远航。百年党史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懂弄通,从中汲取经验智慧,掌握“精神密码”,更好地指导工作,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基础着手,落实好每一项工作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读《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心得体会(5)
7 月 1 日出版的第 13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更好把握和
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文章指出要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惊涛骇浪从容度,越是艰险越向前。”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新起点新征程,党员干部更要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勇于担当作为,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搭好“三矢”勇射新时代“三的”,阵厉奋发、笃行不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擘画出新时代的美好蓝图。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搭“理论之矢”勇射“信念之的”。“...
篇六: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心得
领悟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心得体会近日,第 13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文章指出,我们要实事求是分析变和不变,与时俱进审视我们的理论,该坚持的坚持,该调整的调整,该创新的创新,决不能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我们要正确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读懂共产党先进性的“基本内涵”,搞清楚百年大党的“成功密码”“历史经验”。
101 年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变”,但党的指导思想“不能变”。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面临着“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救国、兴国、强国”的不同历史任务,又面临着不同的时代背景、现实挑战,进而结合历史任务、时代背景等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不同的。但不管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怎样变化、怎样不同,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始终不能变。因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也不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何变化,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不能动摇、不能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是一成不变的,相反,马克思主义是紧跟时代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品质,才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不断丰富、完善与进步,进而焕发出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101 年来,党的不同时期任务要“变”,但党的奋斗目标“不能
变”。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肩负的任务是不同的,在革命战争年代,主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推进革命事业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主要任务是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但不管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及承担的主要任务发生怎样的变化,也不管我们党遇到怎样的考验与挑战,“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终奋斗目标不能有所改变。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确定的最终奋斗目标。这一目标不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还符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的“强大动力”“活力引擎”。为此,党在每个历史时期,制定的具体目标、完成的具体任务都必须朝着这一最终目标前进,都必须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才能实现共产主义。
101 年来,党员队伍基本状况要“变”,但从严治党方针“不能变”。我们党从 1921 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 101 年的光辉历程,期间,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党员数量持续增加,截止到 2021 年12 月 31 日,党员总数已达到 9671.2 万名,比建党初期翻了 166 余万倍,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党员队伍在年龄、职业、民族、文化、性别等方面的结构也得到不断优化和调整。党员数量与结构的这些基本状况的变化,既为党员队伍注入了“新血液”,又为我们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但不管党员队伍的基本状况怎样变化,我们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不能变。因为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与时俱进”的“强力法宝”“重要保证”。为此,我们既要在发展党员上把好“源头关”,通过坚持标准、严格标准、严明程序等方式,
切实把好、守好党员发展“质量关”;也要在党要管党上从严,对每名党员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确保党员彰显先锋本色。
篇七: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心得
领会《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心得体会7 月 1 日出版的第 13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讲话指出,推动全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欲事立,须是心立。”100 多年来,不管形势如何变化、环境如何艰苦,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定不移。“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一代代优秀的共产党人高扬理想之旗,前赴后继、奋不顾身。新的时代条件下,广大党员要以信仰信念立根铸魂,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保持定力,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向着新的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一开始,我们党就笃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视人民为江山,与人民血脉相连,把人民当作执政的最大底气。正因为我们党念兹在兹“一切为了人民”,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才赢得了人民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才有了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勇气和底气。进入新时代,为了让老百姓日子过得更舒心、更称心,我们党以“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决心脱贫攻坚,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领绿色发展,带领全国人民同心抗击疫情,秉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有效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书写了“人民至上”的初心答卷。历史雄辩地证明,只要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没有战胜不了的风浪。广大党员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追求的目标,脚踏实地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暖民心,拿出真招实招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行程万里,初心如一。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感受到“船到中流、人
到半山”的艰险,也必定会迎来更急的浪、更陡的坡,此时此刻,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临难不避、激流勇进,在疏堵解难中回应群众关切,在奋楫实干中争先出彩,努力在新征程上留下无悔足迹,接续谱写新的时代华章。
篇八: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心得
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全文党中央举办这次专题研讨班,目的是深入研读和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关于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我在很多场合已经提了要求。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我讲了党中央对全会议题的考虑,强调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必要性、重要性和需要把握的重点问题。在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我强调要以学习全会精神为重点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刻认识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刻认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要求,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坚定担当责任、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和本领,坚持自我革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不久前,中央政治局举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我强调开展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就是为了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特别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做到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实际、带头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
这次办的是专题研讨班,既然是研讨,我想在同大家一起研读全会决议的基础上,重点讲 5 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这次全会决议,对百年奋斗历程中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了全面总结,强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强调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强调进入新时代党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全会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时强调,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重分析研究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是贯穿全会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
我们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所以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和旗帜。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科技文化十分落后且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难题。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一度简单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他在 1938 年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要以苏为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独立探索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等等。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常说要“杀出一条血路”来,但杀出一条血路也是要有理论指引的。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我们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新时代强军目标和战略,提出维护和落实中央对香港澳门的全面管治权,提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
会革命,等等,都是从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出发,经过审时度势、科学判断、深入思考提出来的,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所以,在讲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时,全会决议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永无止境。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而是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我们要实事求是分析变和不变,与时俱进审视我们的理论,该坚持的坚持,该调整的调整,该创新的创新,决不能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我们常说现在领导干部有个“本领恐慌”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本领不足是理论素养不够。毫无疑问,我们要坚持党的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观点,同时某一特定时期的具体理论论点也不可能一成不变,由其产生的具体方针政策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比如,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党提出了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党就要以此来思考、谋划、推进发展工作,不要偏离,不要动摇。
总之,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前进,我们不能简单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当年所说的话来套今天的中国实际,也不能简单拿党过去提出的一些具体理论观点和由此产生的具体政策举措来套今天的工作。什么事情都要看一百多年前是怎么说的、几十年前是怎么说的,不能越雷池一步,只能亦步亦趋,那还怎么前进?!那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问题: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古人说:“善为理者,举其纲,疏其网。”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什么时候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判断准确,
党和人民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这次全会决议,对党善于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作了全面分析,强调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强调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强调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注重分析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研究和把握,是贯穿全会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有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大革命时期,党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确立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中心任务,领导人民兴起了大革命的洪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国民党新军阀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及时调整中心任务,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抗日战争爆发后,党提出日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围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这个中心任务,指引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解放战争时期,党认识到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并在这个中心任务指导下夺取了解放战争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变化,不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党的中心任务,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科学分析,党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新特点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虽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但却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重点抓住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新的特点。党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要求,科学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从各方面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面对复杂形势、复杂矛盾、繁重任务,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
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特别是如果对社会主要矛盾判断失误,就会对党和国家事业产生严重危害,甚至是颠覆性的危害。比如,当年对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作出完全错误的估计,发动了“文化大革命”...